第46章 刘板筋,在命运的磨盘中走出自己的路(2 / 7)

加入书签

,那名字旁的朱印,红得像血,像是在纸上跳动。

下一个十年之期,就在三年后的秋分。

我掐着指头算过,那天是寒露,按老黄历说“不宜远行,忌见水”,可月泉的水,怕是躲不过去的。

就像庄稼躲不过季节,人躲不过宿命。

我望着远处山坳里隐约可见的泉眼方向,那里的水流声此刻正随着山风飘来,时而呜咽时而湍急,像支没有章法的哀乐。

村里人说那是“地府的护佑”,可这护佑带着獠牙——小时候跟着父亲去泉边祭拜,我亲眼看见水面上漂着一层细碎的白泡,密密麻麻,像是无数张嘴在呼气,父亲说那是“先祖在喘气”,是他们的魂魄被困在泉底,不得安息。

每一滴泉水里,都沉着陈家男丁的魂魄。

是让这诅咒在我这里画上句点,还是能在劫数来临前勘破天机?

我摸了摸腰间祖传的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镇水”二字,笔画遒劲,像是用剑凿上去的,边缘已经被历代传人磨得光滑,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往上爬,似有先祖的目光穿透百年,落在我肩上,沉甸甸的,带着千钧的期许。

身后传来一阵踉跄的脚步声,邱癫子正扶着老槐树摇晃,像株被狂风抽打的芦苇。

他早上出门时还精神矍铄,青布褂子浆得笔挺,能照见人影,褡裢里装着罗盘和黄纸,步伐稳健如松。

此刻却眼泡浮肿,眼下乌青如墨,脚步虚浮得像踩在棉花上,连带着背上的褡裳都歪歪斜斜,露出里面装着的半块干硬的麦饼,饼上还留着牙印,想来是匆忙间咬了几口。

“邱先生,您这是……”我上前想扶他,袖口刚碰到他的胳膊,就被他猛地摆手躲开,动作里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

“别碰……《蜂花柬》在闹腾。”他声音发飘,像被风吹散的烟,眼神却亮得吓人,瞳孔里像是有两团鬼火在跳,“汪家那两个娃,千真万确,是汪大爷的亲骨肉。

那眉眼,那神态,错不了!”

这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潭水,在我心里激起千层浪。

汪大爷在忧乐沟住了四十多年,娶了个哑妻,两口子住在村西头的泥坯房里,门前种着两畦青菜,一畦菠菜,打理得井井有条。

村里人都传他“无后”,连祠堂的族谱上汪家那一页,都在“子嗣”栏里写着“膝下空虚”,墨迹都快褪成了灰色,像层将剥落的痂。

可邱癫子不过是在沟口的晒谷场转了圈,就撞见了胡豆与豌豆——两个眉眼间分明带着汪家血脉的孩子,尤其是那男孩,眼角的那颗痣,跟汪大爷年轻时一模一样,连痣上长的那根细毛都分毫不差。

“这柬帖邪门得很,”邱癫子揉着太阳穴,指节泛白,青筋都暴出来了,像条蚯蚓在皮肤下游走,“它让你看见想看见的,却偏要搅乱你的心神。

我刚才站在晒谷场,明明脚底下是实土,却像踩在棉花堆上,浑身发飘,头重脚轻。

脑子里两个念头打架,一个说‘这是汪家的种,错不了’,一个偏说‘你老眼昏花,看错了’,争得我头都要裂了,五脏六腑都像被人用搅屎棍搅了似的,翻江倒海。”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黄绸包裹的小本子,封面上绣着几朵蜜蜂和花草,针脚细密,边角都磨破了,露出里面的麻布衬底,“你看,这《蜂花柬》的封皮都发烫,它是活的,有自己的性子,顺它者昌,逆它者……”

他没说下去,但眼里的恐惧已经说明了一切。

我望着他鬓角渗出的冷汗,顺着深深的皱纹往下淌,在下巴尖聚成水珠,滴落在衣襟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

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真正的修行,不在深山古观里打坐,不在经卷典籍里寻章摘句,而在心头的战场上厮杀。

能胜过自己心魔的,才是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