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鱼猫子 汪家四父子(6 / 6)

加入书签

>

汪四豹突然蹲下身,摸了摸水中的锦鲤,鱼鳍在他指间滑动,鳞片擦过皮肤时发出细微的声响,像某种古老的密码,诉说着水与生命的故事。

“陈叔,“他抬头,眼里映着星光,“我跟您学修仪器吧,将来也让咱忧乐沟的水,能被更多人看见,让这活水的法子传到更远的地方——您看这锦鲤,在咱堰塘里活得这么好,说明老法子和新法子能合在一起。“

父亲笑了,拍了拍他的肩膀,手上的老茧蹭过他的衣领:“行啊,不过得先学会看水——水活了,鱼才活得自在,人也一样,得像这锦鲤,活得敞亮,心里得有片活水,别让贪念淤塞了河道,无论是水里的河道,还是心里的河道。“

老渔猫子望着堰塘,烟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照亮他脸上深深的皱纹,那些皱纹像堰塘底的裂纹,记录着岁月的潮汐,也记录着与水共生的沧桑。

他想起年轻时跟着父亲下网,父亲总说“水至清则无鱼“,却没说过“水活则鱼肥“。

如今堰塘的水比往年更清,却能看见鱼群穿梭,这道理,父亲用仪器和标尺说透了,也用一尾尾鲜活的锦鲤证明了。

水面上,父亲的渔船在月光下划出银白的轨迹,船头的“活水“二字在水中拖出长长的光带,与汪家屋檐下悬挂的八卦渔网遥遥相对,一个是现代科技的印记,一个是传统技艺的象征,在堰塘的波光中达成了奇妙的和解,仿佛在诉说着江湖的新定义——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而是共生共荣的智慧。

夜深了,汪家父子离开时,老渔猫子回头望了眼守鱼棚。

父亲正在电脑前记录数据,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像映着一片活水,那些跳动的数字仿佛是堰塘的心跳,而窗外的柳树影,在风中轻轻摇曳,像在为这新的江湖谣打着节拍。

堰塘的水声潺潺,像是在唱一首关于传承与变革的歌,不再是偷鱼与防偷的较量,而是人与水、传统与现代的和解,是对土地和生命的敬畏。

而那支挂在汪家屋檐下的八卦渔网,网眼里漏下的月光,正照亮忧乐沟新的晨光——水面上,锦鲤游动的轨迹,正在书写着这片水域新的传奇,那些关于活水、关于分寸、关于生生不息的故事,将随着堰塘的水流,流向四十里开外的远方,流向每一个懂得敬畏自然的人心,在广袤的乡野间,编织成一幅关于生存智慧的壮丽画卷。

此时,一阵夜风吹过,堰塘边的柳树枝条轻拂水面,荡起圈圈涟漪。

老渔猫子忽然停下脚步,侧耳倾听——水面下,除了鱼群游动的声音,似乎还传来微弱的蜂鸣声,那是水下传感器在工作,像大地的脉搏,沉稳而有力。

他摸了摸怀里的枣木鱼篓,新刻的“渔不捕尽“四字硌着胸口,与远处守鱼棚的灯光遥相呼应,在这寂静的夜里,构成了忧乐沟新的星辰。

而远处的稻田里,蛙声一片,与堰塘的水声交织,奏响了一曲关于生命与希望的交响乐,在广袤的乡野间久久回荡,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道理:水活则鱼肥,心宽则天地广。

??‘不蛋在添’的创意,来源于蓸孟德的名诗名句,名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把这个创意加入到九千岁的传说之中,关于他的种种传说就完美了。这个谁解沉舟真没有什么特别的深意,不过是希望能博得一笑。

?

《水不暖月》有囋言子,《危情记》有三国走廊词壁,作用都是一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