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我三岁,初识席字诀(9 / 10)

加入书签

个正直、诚实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原则,不被私心所左右,哪怕是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感受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心中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我知道,他说的“宰手“并非真的要伤害我,而是想让我牢牢记住“公正“二字,让它像烙印一样刻在心上。

俗话说“写字要正,读书要明“。

这个“明“,不只是要求读书口齿清楚,更要明白所读内容的含义;

“写字要正“,也不只是说字体要写得端正,更重要的是态度要端正,心要正直。

在道家理念中,“正“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是上下合一,内外兼修,结成一体,此为正好;

“正“字还是“一“与“止“的结合,“一止“,犹如道家的定身术,限定我们自身的言行举止要中规中矩,如此才能为人正派。

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只有先约束好自己,才能有资格去纠正别人的错误。

父亲的讲解,蕴含着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更藏着道家的处世哲学,让我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正“的真谛。

我虽听得似懂非懂,但也明白这个简单的“正“字,绝不简单,它里面既有大道理,又关乎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更暗藏着神秘的道家智慧,等待我日后慢慢领悟。

我在心中反复琢磨着这些道理,将它们牢牢记住,期待随着成长能参透其中真谛——或许等我长大了,挑着粪桶走过田埂时,才能真正明白父亲说的“正“,究竟是什么滋味。

此时,视线转到汪二爷和矮大娘这边。

他们正站在“茶倍儿健“院子前,这座院落是村里唯一的茶馆,兼具城镇与乡村特色,白墙灰瓦,雕梁画栋,门楣上挂着块木匾,写着“茶倍儿健“三个隶书大字,古朴中透着一丝雅致。

院中的老槐树,枝叶繁茂,像一把巨伞遮住半个院子,树干要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深深浅浅的裂纹里嵌着泥土和苔藓,还有几处被雷劈过的疤痕,据说这棵老槐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村子的兴衰变迁,每一道裂纹都像是一段尘封的往事。

树下有几张石桌石凳,是供茶客歇脚的地方,石面上被茶杯磨出了光滑的凹痕,记录着来来往往的人影。

几个小朋友蹦蹦跳跳地路过,他们刚从河滩摸鱼回来,手里还提着装着小鱼的玻璃罐,看到矮大娘穿着整洁的蓝布褂子,梳着整齐的发髻,模样温婉,误以为她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便扯着稚嫩的嗓子,欢快地唱起了童谣:

“远方客,慢慢走,村头花开满枝头。

清风拂面香盈袖,鸟儿欢歌伴左右。

笑脸盈盈问声好,乡情淳朴暖心窝。

好茶好水来招待,情谊深厚永存留。“

“远方客,莫停留,村里风光无限好。

田埂小路蜿蜒绕,牧童笛声随风飘。

池塘鱼儿水中游,岸边杨柳随风摇。

热情好客是本分,愿你在此乐逍遥。“

“远方客,容光照,恰似春日暖阳照。

邻里相见问声早,和睦相处乐淘淘。

桌上佳肴香气飘,杯中美酒情谊高。

相聚时光虽短暂,美好回忆心中牢。“

“远方客,别烦恼,乡村生活乐淘淘。

日出而作日落息,简单快乐没烦恼。

夜晚星空多璀璨,萤火虫儿空中绕。

愿你在此多停留,带走欢乐和美好。“

这些童谣是村里的老人教的,代代相传,歌词朴实,旋律简单,却透着浓浓的乡情。

孩子们唱得并不整齐,有的跑调,有的忘词,却充满了童真和热情。

年轻的矮大娘听了,顿时面露微笑,宛如春日里绽放的桃花,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