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抬大山 十九字打石号子(4 / 6)
,都像是在与天地对话,为人们带来安稳与希望。
父亲所到之处,采石场的工匠们都会自发列队迎接,眼中满是敬仰与期待,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他们知道,只要父亲出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打不开的山。
抬大山时,若连山石被成功抬开,便只能任人切割,成为石料,为建造房屋、桥梁贡献力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若抬不开,就只能零敲碎打,产出些乱石,不仅白费了人力物力,还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
传说中,若连山石无法被抬开,是因为触怒了山中的石灵,会给采石场带来厄运,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化解这份危机。
而父亲,就是那个能驱散厄运、带来光明的人。
曾经有一处采石场,连续三次“抬大山”失败,场主心急如焚,四处寻访高手却无济于事。
无奈之下,他怀着最后一丝希望请来父亲。
父亲来到采石场后,只是凝神注视山石片刻,仿佛在与山石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随后,他拿起大锤,不慌不忙地开始挥锤。
奇迹般地,这一次竟然一次成功,山石顺利分离。
从此,父亲的名声更如神话般在蜀川大地流传,人们对他的敬仰与崇拜也愈发深厚。
关键时候,家父上场。
几十年来,我见过诸多打大锤的高手,可唯有父亲,能将大锤舞成圆圈,而且不是一两个、几个,而是连续数十、上百甚至上千个。
我用二锤勉强能做到,用大锤却远不及父亲。
父亲舞动大锤时,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带动起来,形成一个个小型的漩涡,大锤划过之处,留下一道道若隐若现的金色轨迹,宛如神来之笔,又像是天地间神秘力量的具象化。
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演绎一场古老而神秘的舞蹈,与山石共舞,与天地同频,展现出一种超越凡人的境界。
父亲的手,力大无穷,且灵巧异常。
仿佛被古老的匠神赋予了魔力,那双手在舞动大锤时,不仅能精准地控制力量,还能与周围的天地灵气产生共鸣。
父亲挥舞大锤,大锤在空中飞速旋转,划出一个个圆圈,每一锤都精准地落在大尖上,密如骤雨,从无落空、停歇。
大锤带起呼啸风声,在空中留下一圈圈虚幻残影,仿佛搅乱了空间秩序,引得四周的光线都扭曲起来。
每一次锤击,都能听到隐隐约约的龙吟之声,似是沉睡在山体中的龙灵在被唤醒,又像是天地对父亲技艺的赞叹。
随着父亲的锤击,山体开始震动,裂缝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仿佛大地在父亲的力量下屈服。
大锤上举时,父亲轻松自如,似毫不费力,仿佛大锤在他手中轻如鸿毛;下落时,却又蕴含着千钧之力,仿佛能将天地都砸出一个窟窿。
他的前手、后手不断变换,双臂在空中交叉,留下一道道奇异光影,那些光影仿佛组成了古老的符号,在诉说着一段段被遗忘的神秘故事,讲述着石匠们代代相传的技艺与精神。
抬一次大山,往往有数十乃至上百个尖位。
一场快打下来,就算每个尖位锤打十次,也得挥舞出数百上千个圈子。
父亲自有一套神奇方法,在空中悄然变换圆圈的挥舞方式,以此缓解身体疲惫。
他一边身体打锤,另一边休息,相互轮换,让大锤始终保持强大的攻击力。
此时,他的发丝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额头,身上的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依旧身姿挺拔,气势如虹。
父亲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紧盯着山石的每一处变化。
他的脚步灵活地在石面上移动,时而如苍鹰盘旋,时而如猛虎下山,每一个位置的转换都恰到好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