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打石号子,蕴含神秘口诀(5 / 6)
的心血,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成败在此一举,容不得半点差错。
在龙王镇的古老传说中,每一次“开大山”都像是一场与山神的庄严对话,稍有不慎,便会触怒神灵,招来灾祸,因此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神圣的仪式感。
在“开大山”的前一天,工匠们会举行一场祭祀仪式。
他们会在采石场的入口处,摆放上新鲜的水果、美酒和香烛,向山神祈求保佑。
主祭人会穿着传统的祭祀服饰,口中念念有词,进行着古老的祭祀仪式。
整个仪式庄严肃穆,工匠们都怀着敬畏之心,希望能够得到山神的庇佑,让“开大山”的过程顺利进行。
首先,要沿着连山石的三面,用手锤和长砧精心打造出深槽。
工匠们身着传统的工作服,手持工具,神情专注而严肃,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每一次敲击,都全神贯注,力求精准有力,确保槽子的深度和宽度一致。
石屑纷飞,在阳光下闪烁,宛如撒落的星辰,又似工匠们辛勤付出的汗水结晶。
工匠们的汗水滴落在石头上,瞬间蒸发,留下一道道汗渍,仿佛是他们与石头交流的印记,也见证着他们对这份技艺的执着与热爱。
在打造深槽的过程中,工匠们还会低声吟唱古老的歌谣,那歌谣仿佛具有某种神奇的力量,能让石头变得更加顺从,也能为他们带来好运。
歌谣的旋律在采石场回荡,与敲击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劳动之歌。
工匠们的歌谣,是龙王镇石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歌谣代代相传,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对石头的敬畏,对劳动的赞美。
歌谣的旋律悠扬而有力,仿佛能穿透石头的坚硬,让其变得柔软。
在歌谣的陪伴下,工匠们仿佛与石头融为一体,共同创造着奇迹。
随后,在迎山的明面上,打出一排整齐的大尖窝眼。
这排尖窝眼,数量众多,动辄数十甚至上百个,如同神秘的法阵,排列有序,蕴含着深奥的原理。
工匠们使用特制的尖凿,每一下敲击都要精准把控力度与角度。
敲击时,手臂肌肉紧绷,随着“咚、咚”的声响,石粉簌簌落下,在工匠们肩头积成一层白霜。
这些尖窝眼形状独特,宛如半个荷包,打造起来极为困难。
其一,方向是横着的,正所谓“竖的怕横的”,这一横向的走向,仿佛违背了自然规律,增添了无数变数。
工匠们需要或蹲或趴,调整出最刁钻的姿势,确保尖凿能以完美的角度切入石面。
其二,这一排所有眼子,必须遵循明暗两条线,以及半明半暗的第三条线。
明线尚可在石头上用墨线弹出,再用砧子细致理出;暗线却隐藏在每一个尖窝眼的最尖端,必须保证所有眼子的尖端所指,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与明线水平,方能合格。
这不仅考验工匠的眼力,更需要多年积累的手感,稍有偏差,整个“开大山”工程便可能功亏一篑。
在龙王镇的老一辈石匠口中,这三条线代表着天地人三才。
明线象征天,是可见的指引;暗线象征地,是隐藏的根基;而半明半暗的线则代表人,寓意着人在天地间的调和与平衡。
只有当三条线完美合一,才能与天地之气相通,打造出的石头才具有灵性,用于建筑方能镇宅安邦。
这只是一般水准,若是高手,还要将那条半明半暗的线也打成同一水平线。
半明半暗的线,即每个尖窝眼左右两边那两道弧形的线,如同神秘的曲线,蕴含着无尽奥秘。
高手打造时,仿佛与石头达成了某种默契。
他们的眼神沉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