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来二去磨刀术(4 / 11)
轻轻搭在磨刀石上,动作行云流水,宛如一位正在创作的艺术家。
他的手臂肌肉微微紧绷,动作流畅而自然,每一个细节都恰到好处,仿佛与磨刀石融为一体。
“一来”,刀刃从左至右缓缓滑动,石屑纷飞,如同细密的雪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石粉清香;
“二去”,刀刃又从右至左精准回拉,每一次动作都带着韵律,仿佛与天地间的某种节奏相契合。
石屑的颜色与磨刀石一致,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
那股清香清新而淡雅,让人闻了心旷神怡,仿佛能净化心灵。
仅仅三下,刀刃便闪烁着森然寒光,锋利无比,仿佛能轻易划破空气。
刀刃的光芒比之前更加耀眼,透着一股逼人的寒气,让人不敢直视,仿佛轻轻一碰就会被割伤。
围观的屠户们瞪大了眼睛,满脸震惊与羡慕。
他们都是内行,深知磨刀的难度,如此快速而高效地将刀磨得如此锋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他们围拢过来,伸长脖子,想要看清其中的奥秘,却只看到汪二爷专注的神情和手中翻飞的刀石。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渴望,希望能学到这磨刀术的精髓,但汪二爷的动作太快,他们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无法捕捉到关键的细节。
有人忍不住伸手触碰刀刃,指尖刚一触及,便倒吸一口凉气,惊叹这刀的锐利,仿佛这不是在磨刀,而是在施展某种神秘的法术。
指尖传来的冰凉和锋利感让他瞬间缩回了手,脸上写满了震惊,仿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屠户感慨道:“这哪里是磨刀,分明是在和天地沟通啊!这'一来二去'的门道,怕是蕴含着老祖宗的智慧!”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慨,回想起自己多年的磨刀经历,与汪二爷的这“一来二去”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让他不禁感叹长江后浪推前浪。
矮大娘身着深蓝色布衣,衣袂随风轻摆,宛如一朵绽放在喧嚣集市中的青莲。
她的布衣干净而整洁,深蓝色在晨光中显得沉稳而庄重,衣袂的飘动带着一种优雅的韵律,与周围的喧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她发髻上别着一支银质的簪子,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在阳光下闪烁着柔和的光芒,簪子顶端还镶嵌着一颗小小的玉石,温润而雅致,彰显出她独特的气质。
银簪的花纹是缠枝莲,象征着纯洁和吉祥,玉石的颜色是淡淡的绿色,通透而细腻,为她增添了几分高贵。
她静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透着浓厚的兴趣和赞赏,不时微微点头,对汪二爷的技艺表示认可。
她的目光平和而深邃,仿佛能看透这技艺背后所蕴含的努力和传承,每一次点头都像是对汪二爷的鼓励和肯定。
看着汪二爷精彩的表演,她唇角微微上扬,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那笑容温暖而亲切,如同春风拂面,让周围的人都感到一阵舒适。
随后,她主动当起了收银员,清脆悦耳的声音在集市中回荡。
她的声音如同清泉流淌,清晰而动听,每一个字都带着亲和力,让顾客们感到愉悦。
“囋言子”从她口中说出,韵味十足,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玉器,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她的“囋言子”既幽默又不失分寸,既夸赞了顾客的眼光,又巧妙地推销了肉品,让每一位顾客都满意而归,心甘情愿地掏钱购买。
她指尖轻点,与顾客们交接银钱,动作优雅大方,仿佛在进行一场优雅的舞蹈。
她的手指纤细而灵活,接过钱和找零的动作精准而迅速,每一个细节都透着优雅和干练,让人赏心悦目。
在她的帮助下,汪二爷的生意愈发红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