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矮妹子 积叶成山穿针手(5 / 11)

加入书签

禾。

要是碎叶落在棉朵上,可就成了麻烦事。棉花洁白柔软,一旦混入碎叶,很难清理干净,会影响棉花的品质,这是小小绝对不允许发生的。

仿佛一粒沙子掉进了眼睛,让人难受。碎叶混入棉花,就像沙子进了眼睛,虽然不大,却会带来持续的不适,影响最终的成果,小小做事向来追求完美,绝不留下这样的隐患。

所以,小小只拾取近两三天才别过枝头的叶子。这样的叶子既保留了一定的水分,不易破碎,又已经开始干燥,容易燃烧,是最好的柴禾选择。

每一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她的眼睛像是最精准的扫描仪,快速判断着叶子的新鲜度,只有符合标准的,才会被她纳入手中,这份认真让每一片叶子都有了价值。

小小左手快速地拾取树叶,动作娴熟而流畅。她的左手像是有自己的意识,自动完成弯腰、拾取、合拢的动作,一气呵成,没有丝毫卡顿。

右手拿着一根大竹针,针上串着一根长长的细藤当作线绳。竹针被打磨得光滑圆润,没有毛刺,细藤则坚韧耐用,是她劳动的好帮手。

那细藤,是将新鲜棉花杆在田泥里浸泡数十天后。经过时间的沉淀,棉花杆的纤维变得柔软而有韧性,为制作细藤打下了基础。

取剥下来的皮,经过搓洗、晾晒等多道工序制成的棉麻。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搓洗去除杂质,晾晒让其坚韧,最终成为可用的线绳。

只要人勤快,动手去制作。这棉麻就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想要多少就能有多少。勤劳是获取这一切的前提,只要肯付出劳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原料取之不尽,制作工艺也并不复杂。棉花杆是种植棉花后的副产品,随处可得,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并不需要高深的技巧,普通人都能掌握,这是大自然对勤劳者的馈赠。

这是这片土地给予人们的慷慨馈赠。土地不仅提供了粮食,还提供了这样的生活物资,只要人们尊重土地,勤劳耕耘,土地就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今年的棉花还没采摘完,暂时还无法制作棉麻。棉花还挂在枝头,洁白如雪,等待着人们的收获,新的棉麻也将在采摘之后开始制作。

小小用的,是她哥哥去年制作出来的存货。这存货里不仅有棉麻的坚韧,更有哥哥对妹妹的关爱,这份亲情让普通的棉麻也变得温暖起来。

承载着家人间的温暖与互助。在忧乐沟,家人之间的互相扶持是生活的常态,哥哥制作棉麻给妹妹用,妹妹用劳动回报家庭,这份温暖是支撑他们走过艰难岁月的力量。

小小左手的树叶迅速摞成一叠,如同堆叠的书页。那叠树叶整齐划一,边缘对齐,像是用尺子量过一般,展现出小小做事的严谨与细致。

记录着她的努力与坚持。每一片叶子都代表着一次弯腰、一次拾取,这一叠叶子就是她劳动的成果,是她努力的证明,也是她坚持的见证。

右手微微用力一挺,大针轻松穿过树叶。她的力度掌握得恰到好处,既能穿透树叶,又不会将其戳碎,这份控制力是长期练习的结果。

树叶便稳稳地串在了藤线上,宛如珍珠被串成了项链。一片接一片的树叶在藤线上排列整齐,形成了一条独特的“叶链”,既有实用价值,又透着一种朴素的美感。

她穿树叶的模样,倒有点像穿辣椒。家乡有穿辣椒串的习俗,将新鲜的辣椒串起来晾晒,与小小穿树叶的动作颇为相似,都是为了更好地储存和使用。

每一片树叶都被她巧妙地串起,仿佛在编织一件独特的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凝聚着劳动的汗水,展现着自然的质朴,比任何精美的工艺品都要动人。

如果由月平来看,小小更像是在穿连竹简。月平是村里的老先生,饱读诗书,在他眼中,这些串起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