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釜底抽薪(4 / 7)

加入书签

p;送走刘三吾后,马和低声道:“殿下,太子妃的动作确实越来越明显了。”

    苏宁望向东宫的方向,语气平静:“跳梁小丑,何足挂齿。真正该担心的,是北边那位。”

    “燕王?”

    “没错。”苏宁目光深邃,“四叔最近太安静了,这很不正常。”

    正如苏宁所料,此时的燕王府内,朱棣正与姚广孝对弈。

    “道衍,你说吕氏这般上蹿下跳,所为何来?”

    姚广孝落下一子:“无非是想借文官之力,与吴王抗衡。不过她这番操作,恐怕会适得其反。”

    朱棣笑道:“父皇最恨结党营私。她越是拉找文官,父皇就越是不喜。”

    “所以王爷最近才要保持沉默?”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朱棣意味深长地说,“让他们斗去吧,我们只需静待时机。”

    “确实!他们斗得越激烈,我们越安全,机会才会有更多。”

    这场由学制改革引发的暗流,正在大明政坛的各个角落蔓延。

    而身处漩涡中心的苏宁知道,这只是自己的一次试探。

    洪武二十三年正月,应天府还沉浸在新年的余韵中,一场足以改变大明国运的风暴正在吴王府酝酿。

    十二岁的苏宁站在书案前,仔细审阅着刚刚完成的《赋役改革疏》。

    马和和李守忠立在一旁,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殿下,这份奏疏一旦呈上,可是要与天下官绅为敌啊!”马和的声音带着颤抖。

    “是啊!殿下,你可不能如此的过激,失去士大夫支持的危害很大。”一旁的李守忠也是连忙对苏宁进行劝诫。

    苏宁放下奏疏,目光坚定:“正是因为官绅不纳粮、差役不均,才导致富者田连阡陌却无赋税之累,贫者无立锥之地却要承担沉重徭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

    “休要再议!马和,接下来要让侍从室加强情报的搜集,绝对不能给敌人任何的可乘之机。”

    “是!殿下。”

    而这个侍从室便是苏宁让马和设立的情报机关,搜集情报的能力可是比锦衣卫还要猛,毕竟从室的手段可都是来自于后世谍战的启发。

    正月十六的大朝会,文武百官惊讶地发现,许久未曾上本的吴王再次出列。

    “皇爷爷,孙儿有本奏。”苏宁手捧奏疏,声音清朗。

    此时在场的文臣武将却是被这个声音搞得浑身一激灵,突然意识到这个十二岁的吴王又要搞事情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