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5 / 8)
p; 不过苏宁却是满心的不以为然,毕竟这次只是自己的一次试探。
洪武二十二年五月的朝会,注定要在大明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吴王朱允?出列呈上《新学制疏》时,整个奉天殿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皇爷爷,孙儿以为,当今学制只重经义,不重实务,已难适应大明发展之需。”苏宁的声音在寂静的大殿中格外清晰,“故请全面设官办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新制,并在各省设立大学,专攻格物、算学、农学、
商学、工学和兵学等实用之学。”
奏疏经由太监传到朱元璋手中,老皇帝才看了几行,眉头就紧紧皱起。
待立在侧的朱标也倒吸一口凉气,担忧地看向眼前的儿子。
以前的孝陵学堂还可以说是苏宁的自娱自乐,文官集体和士大夫虽然排斥,但是也没有放在心上。
然而苏宁如今竟然要让朝廷全面推广新式学制,这可就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事情了。
“吴王殿下!”礼部尚书任亨泰率先发难,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此议简直是掘我华夏千年文脉之根基!科举取士,乃祖宗成法,岂容轻易更改?”
都察院左都御史紧接着出列:“陛下!孝陵学堂教授杂学,已是不该。如今更要推广天下,这是要让我大明学子尽数误入歧途啊!”
顷刻间,十余名文官纷纷跪地:
“陛下三思!”
“此议祸国殃民!”
“请陛下立即取缔孝陵学堂!”
面对汹涌的反对声浪,苏宁却镇定自若:“任尚书,敢问如今朝中官员,有多少人通晓治水?有多少人懂得理财?有多少人明白格物致知之理?”
任亨泰怒道:“哼!吴王,为官之道,在明经义,通圣学!那些杂学小道,自有胥吏操持!”
“好一个自有胥吏操持!!”苏宁突然提高声量,“正是这等迂腐之见,才导致胥吏把持政务,官员反成傀儡!你们这些官员和寺庙里的泥塑神像有什么区别?寺庙的主人到底是那些泥塑神像,还是僧侣、道士和庙祝?”
“......“
这句话如同在油锅中滴入冷水,顿时引发更大波澜。
“狂妄!”很快反应过来的文官士大夫都是暴怒了起来。
“黄口小儿,安知圣学精微!”
“够了!”朱元璋重重一拍龙椅扶手:“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出列了。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