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吴王的声音(2 / 8)

加入书签

些也不是他需要考虑的。

    原有的历史时空,未来还会有一个战争狂人朱棣,满脑子想的都是去漠北征战沙场,对于朱高炽的举步维艰完全视而不见。

    所以说,蓝玉和他的老对手朱棣真的是一种人,都是为了征战沙场可以不顾一切。

    户部尚书郁新见状,心中一喜,连忙出列支持苏宁:“陛下,吴王所言极是。去岁各地税收虽有所增长,但国库尚不充裕。若此时大兴兵戈,恐伤国本。”

    果然此时的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吴王考虑周详。此事容后再议。”

    接下来的几个议题,苏宁或沉默聆听,或适时进言。

    更让朱元璋和朱标惊讶的是,他对各项政务的熟悉程度,完全不像是初次参政的十一岁孩童。

    退朝后,朱元璋特意将苏宁召至谨身殿。

    “允?,朕看你今日在朝堂上应对自如,可是早有准备?”

    苏宁恭敬回答:“回皇爷爷,孙儿每日都会研读《邸报》,了解朝中大事。另外,孝陵学堂的先生们也会为孙儿讲解政务。”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但你今日对兵事的见解,可不像是纸上谈兵。”

    “孙儿不敢隐瞒。”苏宁坦然道,“通过大明钱庄与各地的往来,孙儿对边关情势,各地仓储都有所了解。也速迭儿残部西逃后,孙儿就命人特别注意哈密方向的商队往来,因此掌握了一些情报。”

    朱元璋与朱标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

    “看来让你参政是对的。”朱元璋欣慰地说,“不过你要记住,朝堂之上,既要展现才干,也要懂得藏拙。”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接下来的数月,苏宁每日准时上朝,逐渐适应了朝堂的节奏。

    更让满朝文武惊讶的是,这位年幼的吴王不仅对政务有着超乎年龄的理解,更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二月,朝廷讨论漕运改革。

    当大臣们还在争论是否要增加漕船数量时,苏宁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案:

    “孙儿以为,可在漕船上加装风帆,利用风力节省人力。同时改进船型,提高载货量。如此不需增加船只,也能提升运力。”

    工部尚书秦逵仔细考量后,惊叹道:“吴王殿下此法确实高明!”

    “允。”龙椅上的朱元璋和一侧站立的朱标都是眼前一亮。

    三月,浙江水灾,朝廷商议赈灾事宜。

    当大臣们纠结于如何调拨粮食时,苏宁又提出了创新方案:

    “孙儿建议,可以大明钱庄为依托,发行专项赈灾票据。商贾们认购票据,朝廷用这些资金就地采购粮食,既节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