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杯酒释兵权(3 / 6)

加入书签

满朝哗然。

    连蓝玉都表态支持,其他将领也只好沉默。

    退朝后,朱元璋单独留下苏宁。

    “允?,今日朝堂之上,你可看出了什么?”

    苏宁从容答道:“孙儿看出,满朝文武,真正为大明着想的,不过十之一二。”

    “说得好!”朱元璋目光深邃,“现在,该你兑现承诺了。三个月内,朕要看到京卫的改制成效。”

    “孙儿领旨。”

    “只要你圆满的完成军制改革,朕必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多谢皇爷爷。”

    接下来的三个月,苏宁几乎住在了京卫大营。

    他亲自选拔监军,制定训练计划,甚至于将士们同吃同住。

    这日,苏宁正在校场观看监军训练,蓝春突然求见。

    “殿下,末将有一事不明。”蓝春神色困惑,“监军既要监督将领,又要与将士同甘共苦,这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

    苏宁看着这位未来的监军,耐心解释:“监军不是来当老爷的,而是来当楷模的。将领决策不当,你要劝谏或者弹劾;将士心有怨言,你要疏导;皇恩浩荡,你要传达。这其中关键,在于一个’诚”字。”

    “ist?“

    “以诚待人,人必以诚相报。”苏宁指着校场上训练的将士,“你若真心为他们着想,他们自然会敬你爱你。你若只知摆架子耍威风,他们表面服从,心中必生怨恨。”

    蓝春若有所思地退下后,马和低声道:“皇孙,如此倾囊相授,不怕养虎为患?”

    苏宁淡然一笑:“制度的力量,在于规范人心。只要制度健全,个人野心就难成气候。”

    三个月后,朱元璋亲自校阅京卫。

    看到监军与将士同场操练,听到将士们对监军的由衷敬佩,老皇帝终于露出了笑容。

    “允?,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谢皇爷爷夸奖。但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嗯,难得你很清醒。”

    洪武二十一年的冬天,监军制度开始向各卫所推广。

    而这一切的推行者,正是那个在朝堂上掀起惊涛骇浪的十岁孩童。

    站在应天府的城门楼,苏宁俯瞰着南京城外的军营,轻声自语:“有了这支军队,大明的未来,将大不相同。”

    凉国公府的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蓝玉铁青的脸色。

    他手中紧攥着最新一期的《大明军制革新简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