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天道13(1 / 7)

加入书签

    当上海伯爵公司那份价值六百五十万的收购意向书摆在肖亚文的办公桌上时,她并没有像外界猜测的那样欣喜若狂或者急于套现。

    她冷静地反复阅读着意向书的每一个条款,秀眉微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一旁的助理忍不住提醒:“肖总,这可是六百五十万!而且是在我们官司缠身的时候,简直是雪中送炭啊!是不是应该尽快和他们接触一下?”

    肖亚文抬起头,目光锐利而清醒,她轻轻摇了摇头,对助理,也像是在对自己分析道:“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伯爵公司是行业内的老牌巨头,一向是以精明著称。如果他们真的看好格律诗,想趁火打劫或者真心收购,完

    全可以在诉讼结果出来后再出手,那样风险更小,价格也可能更低。为什么偏偏要选在这个敏感的时刻,给出一个看似优厚,实则容易引人注目的价格?”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北京城的车水马龙,继续说道:“所以我判断,伯爵公司此举,意图根本不在收购本身。他们是在‘投石问路”。”

    “格律诗和乐圣的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何,都已经震动了整个音响行业。伯爵公司感受到了威胁,或者说,他们敏锐地嗅到了行业格局可能发生变化的信号。他们抛出这份意向书,真正的目的,一是为了近距离观察我们格

    律诗,了解我们的底细和应对策略;二是向业界展示他们的大度和眼光,提升自身形象;三,也是最关键的,这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评估我们这个潜在对手的危险程度,并试图建立某种联系,为未

    来的各种可能性的合作或竞争预留空间。”

    这番深入骨髓的分析,让助理恍然大悟,同时也对这位新任掌门人的洞察力深感佩服。

    肖亚文果断决定:“暂时不予正式回应,保持接触即可。我们的重心,必须放在应对乐圣的诉讼上。”

    “是!肖总。”

    在诉讼程序上,肖亚文做出了一个让很多人看不懂的决策:格律诗公司没有按照常规向法院提交详细的应诉答辩状。

    在外界看来,这几乎是放弃了辩解的权利,显得异常被动和消极。

    然而,这正是肖亚文和丁元英战略的一部分.......

    他们不想在程序性的辩论上过多纠缠,而是要直接将战场引向最核心、最能体现格律诗本质的证据环节。

    案件因此迅速跳过了答辩阶段,直接进入了证据交换程序。

    而当乐圣公司的律师团队,通过证据交换,拿到了格律诗公司提供的详细资料,包括其与王庙村农户签订的、证明其“公司+农户”扶贫生产模式的合作协议、农户自负盈亏的证明、成本构成分析等关键文件时,形势开始发生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