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2 / 7)

加入书签

   “第二,命安南都指挥使,加大对交趾反抗势力的清剿力度!俘获之叛军,其家属,以及所有冥顽不灵,不服王化之安南土民,同样分批强制迁往于毒之地!倭人与安南人,可混杂安置,使其相互制衡,难以凝聚。”

    苏宁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于此过程中,凡有聚众反抗、逃亡者,一经捕获,斩不赦!朕要以雷霆手段,彻底清除这两地的不稳定根源,一劳永逸!”

    首辅杨士奇深吸一口气,他明白这命令背后的残酷,但也看到了其战略上的“高效”,他躬身道:“陛下,迁徙之后,倭国诸岛与安南之地.......“

    “这便是第三点,”苏宁接口道,“两地空出的土地、田宅,由朝廷接收设置州县。从国内人口稠密之处,如闽浙、两广、湖广,招募贫苦百姓、无地流民,给予土地、农具、种子,减免赋税,更名为“瀛洲‘或‘东瀛省”与交趾

    省!鼓励迁徙!要让我们的百姓,我们的文化,真正在那里扎根!此乃釜底抽薪,亦是长久同化之策!”

    此议一出,众人皆默然,随即纷纷领旨。

    他们明白,皇帝这是要用最直接、也是最残酷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这两个顽疾。

    旨意既下,大军雷动。

    在东瀛,明军的行动高效而彻底。

    曾经桀骜不驯的武士家族被连根拔起,一座座城池在炮火下陷落。

    无数倭人被绳索串联,在明军士兵的押解下,哭嚎着登上巨大的海船,驶向遥远而未知的,被称为“热浪地狱”的于毒之地。

    反抗者的人头被悬挂在码头和废墟之上,以儆效尤。

    在交趾,明军的清剿更加系统化,反抗势力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俘获的叛军和被视为不安定因素的家族,也踏上了同样的不归路。

    与此同时,大明国内的移民告示贴遍了城乡。

    对于地少人多的贫苦农民而言,海外肥沃的“无主之地”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在官府的组织和资助下,一批批汉家儿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东瀛和交趾的旅程,他们将在故土重建家园,将那里彻底变为汉土。

    这是一场充满血与泪,却也深刻改变了东亚乃至世界人口与文化格局的大迁徙。

    苏宁用这种近乎无情的方式,为帝国消除了边患,拓展了疆土,并将两个潜在的长期麻烦,变成了远在海外,难以再威胁中原的拓荒群体。

    而于毒那片原始的蛮荒之地,也注定将因为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开启一段血腥而残酷的融合史。

    接下来还会安排一位大明藩王坐镇于毒,也算是给朱氏皇族一个新的可能。

    天工六十年,春。

    北京城的紫禁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