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命运共同体(2 / 5)

加入书签

    早在洪武年间,在苏宁的影响和暗中推动下,基于后装枪原理,使用定装金属子弹的“步枪”便已开始秘密研制并小规模装备精锐。

    建文四年,苏宁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平叛,这些跨时代的武器才是至关重要的。

    如今天下抵定,几个位于腹地、戒备森严的皇家兵工厂正开足马力,生产着改进后的“天工式”步枪与配套弹药。

    流水线的作业方式、标准化的零件,以水力或初代内燃机驱动的机床.......

    这些来自苏宁“指点”的生产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与质量。

    而这些步枪也是被第一时间列装拱卫应天府的京营,而且京营的中高层将领都是替换为自己的心腹,哪怕是大明的勋贵们也都是被排除在外。

    所以,冷兵器时代正在加速落幕,一支装备着划时代火器的强大军队,正在沉默中积蓄着力量。

    而支撑这一切的,是遍布大明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新式工坊。

    它们有的隶属于“大明皇家商行”,有的则由得到官方许可的民间资本兴建,但无一例外,都在应用着或深或浅的新技术。

    它们生产着包括优质钢铁、玻璃、陶瓷、钟表、肥皂、香水、改良织物在内的各式商品。

    这些数量庞大、质量上乘的商品,需要广阔的市场。

    陆地上,通过那条不断延伸的铁路和四通八达的官道,商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向北方的草原、西北方西域,甚至更远的中东地区。

    而更广阔的天地,则在海洋。

    然而,面对浩瀚的海洋,苏宁并未选择全面放开海禁。

    谨身殿内,一场关于海贸的御前会议正在进行。

    户部尚书夏原吉主张有限度地开放民间海贸,以增加税收。

    但苏宁摇了摇头,态度明确:

    “海贸之利,犹如猛虎,驾驭得当可为国家臂助,放任自流则必生祸患。海疆辽阔,私人船队若与倭寇、海盗乃至海外番邦勾结,则后患无穷。且民间资本逐利而动,易导致金银过度外流,于我大明长远不利。”

    他看向一旁负责海贸事宜的皇家商行总管周忱,以及几位被特意召来的勋贵代表,包括武定侯郭英之子郭铨等人。

    “故此,海贸之事,必须官办主导,至少是“官督商办”。”苏宁斩钉截铁地说道,“朕意已决,组建“大明皇家远洋贸易公司,总揽海外贸易。皇家商行占股五成,户部占股两成,其余三成,准许宗室藩王,有功勋贵,以自愿原

    则,认购入股。”

    此言一出,郭铨等人眼睛顿时亮了。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分享到海外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