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命运的必然(1 / 6)
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北平的严寒尚未退去,燕王府内却气氛热烈。
炭火在铜盆中噼啪作响,映照着朱棣凝重的面容。
“王爷,”道衍和尚姚广孝指着地图说,“李景隆虽在郑村大败,但在德州重整旗鼓,兵力已达五十万。更棘手的是,山东参政铁铉正在济南加固城防,此人深得民心,若不能速取济南,我军南下之路将被彻底阻断。”
朱能愤然拍案:“铁铉不过一个书生,竟敢与王爷为敌!待末将率一支精兵,定能踏平济南城!”
“不可!”朱棣抬手制止,目光深邃:“铁铉此人,本王略知一二。他曾在国子监任教,为人刚正不阿,在山东颇得民心。传令下去,主力南下,先取济南。只要拿下这座城池,整个山东就在掌握之中。
与此同时,南京吴王府的密室内,烛光在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上投下摇曳的影子。
阿福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主人,燕军开始向济南移动。铁铉虽然善守,但兵力不足,恐怕难以久持。需要干预吗?”
苏宁凝视着地图上济南的位置,缓缓摇头:“不必。铁铉能守多久就守多久,这场战役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如实记录。告诉我们在军中的暗线,现阶段我们就是旁观者。”
“那要不要在关键时刻营救铁铉?”阿福低声问道。
“当然要救。”苏宁转身,目光坚定,“这样的大将不能就此陨落。但要把握时机,既不能影响战局,又要确保他的安全。记住,铁铉将来对稳定山东局势还有大用。”
“是!王爷。”
建文二年四月,燕军兵临济南城下。
铁铉与守将盛庸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连绵的军营。
“将军,”铁铉对盛庸说,“我有一计,或可退敌。燕王急于求成,我们不妨利用这一点………………”
“噢?”
当夜,济南城门突然大开,守军百姓在城头痛哭流涕,高呼:“燕王殿下!我们愿意归降,只求放过全城百姓!”
朱棣闻讯大喜,对左右笑道:“看来铁铉也知大势已去。”
他亲自率军入城,谁知刚过护城河,城头突然万箭齐发,一块千斤铁板从天而降,险些将朱棣砸死。
“好个铁铉!竟敢诈降!”朱棣狼狈后撤,勃然大怒,“传令全军,强攻济南!”
此后三个月,燕军使尽浑身解数,却始终无法攻破济南。
铁铉甚至在城头悬挂朱元璋画像,让燕军将士不敢放箭。
“王爷,”姚广孝劝道,“济南久攻不下,士卒疲惫。不如暂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