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洪武下葬(6 / 7)

加入书签

sp;“陛下可是担心诸位皇叔会有非议?”苏宁轻声问道。

    朱允?微微点头:“削藩在即,朕不得不谨慎。”

    苏宁沉吟片刻,道:“陛下,臣以为,削藩之事宜缓不宜急。诸位皇叔镇守边疆多年,功在社稷。若操之过急,恐生变故。”

    这番话让朱允?有些意外:“三弟向来主张强干弱枝,今日为何......”

    “臣是就事论事,”苏宁咳嗽了几声,“如今大局初定,当以稳定为重。”

    这时,方孝孺走了过来,接过话头:“吴王此言差矣。正因为新君即位,更应当机立断,树立威信。”

    苏宁看了方孝孺一眼,淡淡道:“学士熟读经史,当知汉景帝时七国之乱的教训。”

    方孝孺不以为然:“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陛下名正言顺,天下归心,岂是当年景帝可比?”

    眼见争论将起,朱允?连忙打圆场:“二位都是为国着想,此事后再议。三弟身体不适,还是先回去休息吧。”

    苏宁也不坚持,在赵灵儿的搀扶下告退。

    走出殿外,赵灵儿低声道:“王爷方才为何要替藩王说话?”

    苏宁微微一笑:“我那不是替藩王说话,是在替大明江山说话。建文帝性子急,方孝孺又太过书生意气,若真逼反了四叔,天下必将大乱。

    “那王爷为何不直说?”

    “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建文正在兴头上,听不进逆耳之言。”苏宁回头望了一眼巍峨的宫殿,“等着看吧,这场风波,才刚刚开始。”

    葬礼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七日间,南京城夜夜灯火通明,百姓自发守夜,为这位传奇皇帝送行。

    第七日深夜,当最后一批官员离去后,苏宁独自留在享殿内。

    他屏退左右,跪在朱元璋的灵前。

    “皇爷爷,”他的声音不再虚弱,“您终究还是走了。”

    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复杂的表情。

    “您知道吗?这些年来,孙儿每天都在害怕,害怕被您看穿,害怕步那些功臣的后尘。”他轻抚着梓宫,“但现在,孙儿反而有些想念您了。”

    他从怀中取出一本奏折,轻轻放在灵前:“这是孙儿这些年来暗中推行的一些新政,本想找机会给您过目......可惜,再也没有机会了。”

    奏折上记载着改良农具、兴修水利、推广新作物等种种措施,都是苏宁这些年在装病期间,通过明通商行暗中推行的。

    “您总是说孙儿太过激进,可您知道吗?若是大明不改变,百年之后......”他没有说下去,只是深深叩首。

    当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