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时代的终结(3 / 6)
nbsp; 只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长白山并不是什么妖龙脉,也想不到刘继元是赵灵儿的表舅。
更加想不到长白山陵墓会一直修下去,并且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华夏第一陵。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南京城笼罩在一种异样的寂静中。
紫禁城内,谨身殿内外跪满了文武百官,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扇紧闭的殿门上。
殿内,朱元璋躺在榻上,呼吸微弱。
皇太孙朱允?跪在榻前,紧紧握着祖父枯瘦的手。
方孝孺、黄子澄、齐泰三位辅政大臣侍立在一旁,面色凝重。
“允?......”朱元璋的声音细若游丝,“记住......朕的嘱咐......”
“呜呜呜......”朱允?泪流满面:“皇爷爷,孙儿记住了。”
老皇帝的目光缓缓扫过三位大臣,最后定格在方孝孺身上:“爱卿......允?......就托付给你们了......”
方孝孺跪地叩首:“臣等必当竭尽全力,辅佐新君!”
朱元璋满意地闭上眼睛,忽然,他又强撑着睁开双眼,用尽最后力气说道:“还有............咱对不……………”
话未说完,老皇帝的手突然垂下,再无声息。
“皇爷爷!”朱允?失声痛哭。
“陛下驾崩了!”司礼监太监王景弘带着哭腔高呼。
顷刻间,谨身殿内外哭声震天。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在洪武三十一年的这个闰五月,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按照朱元璋生前安排,朱允?在祖父驾崩当日就在谨身殿内继位。
方孝孺亲自为新年号拟定了“建文”二字,取“建立文治”之意。
“陛下,”方孝孺在新帝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奏道,“当务之急是稳定朝局。先帝驾崩的消息已经传开,各地藩王恐怕......”
如今已经是建文帝的朱允?打断了方孝孺的话:“朕知道。传朕旨意,令各地藩王不得擅离封地,在京藩王亦是不得随意外出。”
黄子澄补充道:“陛下,锦衣卫和东厂奏报,燕王近日在北平频繁调动兵马,恐有异动。”
建文帝皱了皱眉:“四叔镇守北疆多年,调动兵马也是常事。不必过虑。”
这时,齐泰出列奏道:“陛下,先帝临终前曾嘱咐......关于吴王之事......”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所有人大致都知道朱元璋那个残酷的遗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