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金融危机(1 / 7)
洪武二十六年的秋日,南京城上空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云。
秦淮河畔的垂柳依旧,但往来的商贾脸上却不见了往日从容。
曾经门庭若市的大明钱庄,如今换成皇家银号的烫金牌匾,内里却已是另一番光景。
户部尚书赵勉这些日子愁白了头。
此刻,他正战战兢兢地跪在谨身殿内,额头上沁出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在青石地板上开一小片深色。
“陛下,”赵勉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各地钱庄纷纷来报,支票库存......已经告罄。若是再不能补充新票,只怕......只怕要出大乱子啊!”
朱元璋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猛地将一叠奏章摔在御案上,纸张散落一地,哗啦作响。
“一年!整整过去了一年!”老皇帝的声音如同惊雷,在殿内回荡,“朕把整个户部和工部最好的工匠都拨给了你们,连军器监的火器纹刻师傅都调来了,你们就给朕这个结果?”
赵勉以头叩地,发出沉闷的声响:“臣罪该万死!可是陛下,那支票的印制工艺实在太过精妙。纸张非绢非帛,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水浸不烂,火燎不焚。上面的图案精细无比,更有诸多防伪手段,莫说是仿制,就是想要
看清上面的纹路都难啊!”
朱元璋站起身,在殿内焦躁地踱步。
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带起细微的尘埃。
他想起去年,自己亲自下旨接管大明钱庄时的意气风发。
那时户部呈上的账册显示,钱庄存款高达八百万两,流通的支票遍布十三省。
MMD......
“传马和!”朱元璋突然喝道,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立刻把马和给朕叫来!”
半个时辰后,马和跪在殿前,神色平静如古井无波。
“马和,朕问你,”朱元璋死死盯着他,目光如炬,“那些支票,究竟是从何而来?”
马和叩首回道:“启禀陛下,所有支票都是由吴王殿下亲自提供。每次都是殿下命人从王府库房中取出,至于来源,奴才确实不知。”
“不知?”朱元璋冷笑一声,缓步走下台阶,“你跟在身边这么多年,是他的绝对心腹,会不知道?”
“陛下明鉴,”马和神色不变,声音平稳,“殿下做事向来谨慎,这等机密大事,从不让旁人经手。每次取支票时,都是殿下独自进入库房,出来时便带着成箱的支票。奴才也曾好奇问过,殿下只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
&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