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大三学姐(3 / 5)

加入书签

看来题材冷门或尚未被看好的影视项目和小说原着;以优厚条件提前签下数位如今还在跑龙套、或是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素人”

演员;甚至精确到对某些尚未立项的ip进行提前布局和版权收购。

电话那头的负责人李薇李总接到这份远乎寻常、目标明确的清单时,内心的震惊无以复加。

于是李薇试图提出质疑:“苏总,这几个项目目前市场并不看好,特别是《琅琊榜》,古装权谋剧已经很久没有爆款了,风险是不是太大了……”

苏宁打断她,声音依然平静,却带着一种看透未来的笃定:“按我说的做。

记住,这不是商量,是命令。”

“可是……”

“李总,你别忘了我们‘光怪陆离’和山影的关系?”

“哎!

行吧!

boss,我会坚决执行你的决定。”

“嗯,听说孔导和山影已经拿下了阿耐老师的所有作品,接下来我们‘光怪陆离’必须要做好对接,都是难得的好项目,绝对不能错失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boss,你上次不是亲自去了一趟宁波找阿耐,为什么没有提前拿下《大江东去》和《都挺好》?”

“实力不够被阿耐老师当成了骗子!

所以说我们自己要是不争气,只能是被别人当成皮包公司。”

“我明白了!

boss,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嗯,辛苦了!

为了让别人看得起我们,一起奋斗吧!”

“是!

boss。”

当然,李薇的质疑并没有多么的顽固,以往苏宁展现出的“精准眼光”

,让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执行。

然后一笔笔资金开始悄然流向未来七年的文娱影视风口。

当然,对于手握未来七年清晰脉络的苏宁而言,在文娱领域提前布局,不过是小试牛刀,是利用信息差快积累现金流的便捷手段。

他真正放眼的是更为广阔、足以颠覆时代的浪潮——互联网。

坐在浙大计算机系的教室里,听着讲台上教授讲解着如今还算前沿的java和c

基础,苏宁的思绪却已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他指尖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过,写下的不是课堂笔记,而是一个个即将在未来几年内熠熠生辉,如今却还处于萌芽甚至构想阶段的名字:

那家还在居民楼里折腾“算法推荐”

的短视频雏形团队;那个尚未找到明确商业模式,但用户量即将爆式增长的知识分享社区;那家正为物流和支付体系焦头烂额,却注定改变全民购物习惯的电商新秀;还有那家专注于大数据云计算,目前仍不被多数人看好的技术型公司……

这些名字,在2o13年的秋天,或许还只是ppt上的一个概念,或是少数极客圈子里的谈资。

但在苏宁的眼中,它们每一个都代表着未来巨头的雏形,是通往财富与影响力的高列车。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

再次成立了一家专属于自己的投资公司“大宁资本”

,并且通过一系列离岸方式构建的投资渠道,一笔笔规模远胜于影视投资的资金,开始以一种近乎“未卜先知”

的精准,悄然注入这些尚在襁褓中的项目。

投资方式也截然不同。

对于这些互联网领域的未来巨头,苏宁的要求往往并非单纯的经济回报。

他更倾向于获取珍贵的原始股权,以及在关键决策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一票否决权,并且必须确保在接下来引入其他资本时而不会被踢出局。

而这些“草根项目”

自然是久旱逢甘露,面对“大宁资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