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新的角色(1 / 4)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拍摄中,苏宁的表现,持续给剧组带来了惊喜。

尽管江卫民只是一个配角,戏份有限,但苏宁总能精准地把握角色的情绪变化。

无论是被兄弟姐妹孤立时的委屈,还是渴望母亲关注时的眼神,亦或是偶尔爆的不满与反抗,他都演绎得层次分明、真挚动人。

最让孔导惊讶的是,苏宁似乎有一种天生的镜头感。

他总能找到最合适的角度和走位,即便是复杂的调度也鲜少ng。

这种专业素养,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个毫无表演经验的新人。

“老刘,有时候我觉得,他是不是在失忆前学过表演。”

孔导在某次拍摄间隙对老刘说,“太自然了,完全没有表演痕迹。”

编剧老刘点头赞同:“特别是他和梅老师的母子戏,那种微妙的情感交流,简直就不像演的。”

“哈哈,看来咱们剧组这是捡到宝了。”

“确实很奇怪!

有的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由于剧情需要,少年时期的江卫民在兄弟姐妹中身高并不突出。

这可苦了183的苏宁,大部分戏份都需要坐在那个特制的小凳子上表演。

“小苏,委屈你了。”

拍摄间隙,梅老师常常打趣道,“别人都是想办法增高,就你要‘变矮’。”

苏宁总是好脾气地笑笑:“张师傅做的这个凳子很舒服,坐着演戏也挺好。”

有趣的是,剧组其他年轻演员却对苏宁羡慕不已。

因为他们中不少人经常要踩着垫箱或凳子与对手戏演员搭戏,相比之下,苏宁的“矮凳”

反而成了某种特殊待遇的象征。

“以后有什么想法?愿不愿意在这行继续展?”

“不知道!

我没有想这么多,毕竟我也是误打误撞进来的。”

“也是!

不过你要是以后有这个想法,可以和我联系,我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人脉多少还是有一些的。”

“嘿嘿,好啊!

到时候可就要拜托梅老师你了。”

……

随着剧情时间线的推进,江家的孩子们都长大了。

这时,苏宁终于可以摆脱那个小凳子,堂堂正正地展示自己的真实身高。

剧本中有一场戏:长大后的江卫民站在兄弟姐妹中,突然比大家都高出一头,被戏称为“江家的傻大个”

拍摄这场戏时,苏宁站在其他演员中,高大的身材格外显眼。

郭老师饰演的江德福看着这个“小儿子”

,却是忍不住笑场了:“好家伙,这小子什么时候窜这么高了?”

现场一片压抑的笑声,梅老师也忍俊不禁:“哼!

吃的东西都长个子上去了!

脑子一点也不灵光。”

“妈,你是说我笨吗?”

一旁的苏宁却是满脸的疑问。

“你说呢?”

这段即兴的互动被孔导保留了下来,成为剧中一个意外的亮点。

……

在剧组的日子里,苏宁以其谦逊好学的态度赢得了所有人的喜爱。

他经常向老演员请教表演技巧,向摄影师学习镜头语言,甚至向场记了解剧本标注的规范。

休息时间,他常常帮着道具组搬东西,或者给服装组搭把手。

那种不因获得角色而自傲的态度,让他在剧组中人缘极好。

“小苏,来尝尝这个。”

制片主任常常把自己带来的特色小吃分给他。

“谢谢主任。”

“客气!

回头杀青了,你可要请我们喝青岛啤酒。”

“放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