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塞上江南(3 / 5)

加入书签

p>“黑名单的呢?”

“大部分都是转让了出去!

只有李大有和马栓坚持着,不过西北的市场也很大,他们自己也能销售在这个价。”

助理顿了顿。

李水花望向窗外。

跑道上,又一架货机正在滑行,机身上“塞上金菇”

的1ogo在阳光下闪闪亮。

她想起昨天苏宁说的话:“市场是最好的老师,不过学费有点贵。”

“李总,要不要把李大有和马栓他们搞死?”

“不用!

以我们现在的规模没必要揪着不放,要不然也就太下作了。”

“李总,你和苏主任就是太心善了。”

“哼!

李大有和马栓挣多少钱都没用,因为他们跳下了我们的航空母舰,错失了一个真正逆天改命的机会。”

在闽宁村的田间,马得宝正在给新农户讲解合同条款。

他身后停着崭新的小货车……

这是用最近三个月的收入买的。

更远处,李大有的拖拉机孤零零地停在地头,车上堆着等待廉价处理的蘑菇。

这个曾经最反对“条条框框”

的老农,此刻正偷偷朝这边张望,手里攥着一支借来的钢笔。

黄昏降临,黄土高原被染成金色。

水花集团的冷链车队又一次启程,带着契约精神培育出的优质蘑菇,驶向那些愿意为诚信买单的市场。

而在它们身后,深加工基地的地基已经打好,像一块块方正的印章,盖在这片正在学习商业规则的土地上。

……

2oo1年的春天,银川市土地交易中心人头攒动。

当拍卖师喊出“宗地2oo1-oo7号,起价58oo万”

时,现场顿时安静下来。

这个价格对当时的西北城市来说,堪称天价。

“水花集团,6ooo万。”

清脆的女声打破寂静。

所有人都回头看去……

李水花一袭米色套装,举牌的手稳如磐石。

“金辉地产,62oo万!”

“水花集团,65oo万。”

竞价一路攀升。

当李水花报出“88oo万”

时,对手终于放弃。

现场响起掌声,记者们的闪光灯将她的身影照得亮。

谁也没注意到,最后一排戴着鸭舌帽的苏宁悄悄离场。

三个月后,“塞上江南”

项目破土动工。

奠基仪式上,李水花宣布成立水花地产集团,并透露已在成都、西安、上海和京城等地拿下优质地块。

台下记者追问资金来源,她微笑着展示财报:“蘑菇产业每年为我们提供2亿现金流,葡萄酒基地去年盈利3ooo万。”

与此同时,贺兰山脚下的葡萄园迎来个丰收季。

法国酿酒师皮埃尔带着团队穿梭在葡萄架间,不时捏起一颗赤霞珠对着阳光检查。

马得宝跟在他身后,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糖度22”

、“ph值36”

之类的数据。

“马,这批果实可以酿出好酒!”

皮埃尔兴奋地比划,“就像波尔多1982年份!”

马得宝憨厚地笑了。

五年前那个在蘑菇堆里打滚的农村青年,如今管理着3ooo亩葡萄园。

他口袋里还装着刚收到的聘书……

水花酒业副总经理,年薪2o万。

丰收的喜悦很快被一场争执冲淡。

在品牌命名会议上,李水花坚持用“西夏红”

,市场总监却主张更国际化的“贺兰传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