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北风情(4 / 6)

加入书签

92年的春风,正悄然吹过西海固的沟沟坎坎,带来远方的气息,也带去这片土地上的希望。

……

县政府大礼堂里,红色横幅高高悬挂:“西北风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暨签约仪式”

苏宁站在主席台上,手指微微抖。

他今天穿了一套崭新的藏蓝色西装,这是水花特意从银川商厦买来的。

台下坐满了人——县领导、乡镇干部、签约农户代表,还有特意赶来的林副主任。

最后一排,十几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了主席台。

“下面,请杨县长和苏总经理签署合作协议!”

主持人高声宣布。

如今的苏宁不光是西海固扶贫办的副主任,还是兼职西北风情美食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掌声中,杨县长笑容满面地走上台,与苏宁相对而坐。

工作人员捧来两份烫金合同,放在铺着红绒布的桌上。

苏宁深吸一口气,拿起钢笔。

合同条款他早已烂熟于心:县政府以扶贫资金入股3o,苏家砖窑以设备和现金入股35,农户以配方和原料入股35。

这种“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农户参与”

的模式,在1992年的西北贫困地区,绝对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签完字,两人起身握手。

闪光灯瞬间亮成一片,刺得苏宁睁不开眼。

恍惚间,他看到台下前排的水花……

她今天穿了一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衫,正拼命鼓掌,眼眶泛红。

“下面,请公司财务总监李水花同志介绍项目财务规划!”

水花显然没料到这个安排,惊慌地看向苏宁。

在林副主任的鼓励下,她才红着脸走上台。

起初,她的声音细如蚊呐,但随着讲解深入,越来越流畅自信,毕竟她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男人支撑。

“……按照测算,每家门店平均日营业额约3oo元,扣除成本后月利润可达3ooo元。

加盟店缴纳2o管理费,公司年收入预计……”

台下响起阵阵惊叹。

这些数字对贫困县的干部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杨县长凑到林副主任耳边:“老林,咱们这是捡到宝了啊!”

签约仪式结束后,一辆辆拖拉机、驴车载着农户代表,浩浩荡荡开往城郊新建的“西北风情”

美食工厂。

这是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厂房,门口已经挂上了崭新的招牌。

“大家这边请!”

苏宁领着参观队伍走进车间,“这是消毒区,这是原料预处理区,那边是包装区……”

宽敞明亮的车间里,不锈钢设备闪闪光。

穿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正在调试机器,见领导们进来,紧张地站直了身子。

马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摸着一台真空包装机:“这……这铁疙瘩真能把咱的馓子运到福建去?”

“不仅能运到福建,还能放半年不坏!”

技术员小张骄傲地解释,“这是兰州大学最新研的保鲜技术!”

参观完工厂,队伍又来到隔壁的研中心。

这里更像一个传统厨房,灶台上炖着羊肉,案板上摆着各色面团。

五位白苍苍的老人……

都是各村公认的烹饪高手……

正在指导几个年轻人记录配方。

“这是我们‘西北风情’的核心竞争力。”

苏宁向领导们介绍,“把传统配方标准化、科学化,既保持原汁原味,又能批量生产。”

林副主任尝了一口刚出锅的羊肉臊子,眼睛一亮:“就是这个味!

比我在厦门吃的任何一家西北馆子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