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真实的洛杉矶(2 / 6)

加入书签

一个华尔街银行家深夜加班时,能从冰箱里拿出一份真正健康的‘清心莲子羹’,而不是用味精堆砌的‘左宗棠鸡’。”

艾米丽的大脑已经开始飞计算:“不需要额外店面,利用现有品牌溢价,边际成本递减……这比开分店聪明多了。”

她突然皱眉,“但米其林三星做冷冻食品?媒体会怎么说?”

“真正的医者不问贫富。”

苏宁引用父亲常说的话,“好药应该让更多人吃得起,好菜也是。”

他们当晚就拟定了初步计划,但很快撞上了第一道墙……

工业化生产会彻底破坏药膳的精微平衡。

第一次小试生产线出来的“茯苓山药糕”

硬得像砖头,而“百合安神汤”

在杀菌过程中变成了褐色糊状物。

“传统方法行不通。”

研实验室里,苏宁盯着第十批失败样品,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

艾米丽递给他一杯参茶:“也许该请教专业人士?”

这个“专业人士”

最后锁定为陈永仁的老相识——林博士,一位专攻食品科学的麻省理工教授,同时也是五福帮的“技术顾问”

“有趣的项目。”

林博士检测了样品后说,“问题出在药材成分的热敏性。

常规高温杀菌会破坏活性物质,而低温处理又无法达到保质期要求。”

他提出一个大胆方案:将食材与药效成分分开处理。

“分段萃取技术”

——药材精华在低温下提取成浓缩液,最后阶段再注入预制餐包。

这方法成本高昂,但能最大程度保留功效。

“值得一试。”

苏宁当即决定。

接下来六周,实验室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艾米丽经常现他凌晨三点还趴在显微镜前,记录各种温度下药材成分的变化。

“你们要我的厨房做什么?”

王胖子瞪着眼前这份“技术顾问”

合同,声音提高了八度。

金门饭店的后厨里,几位老同事都停下手中的活计,好奇地望向这边。

苏宁特意选在下午休市时段来访,就是为了避免当众谈话的尴尬。

“不是要,是聘请。”

苏宁耐心解释,“我们需要传统手艺确定工业化产品的风味基准。

报酬很丰厚,还有股权激励。”

王胖子把合同拍在案板上:“苏先生,我敬你手艺好。

但你现在是要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变成流水线上的食面。”

厨房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帮厨小李悄悄往后退了一步,生怕被卷入这场争执。

“王哥,”

苏宁拿起一个西红柿在手中转动,“你说,是让一千个人吃到七十分的中餐,还是让十个人吃到一百分的,哪个更有意义?”

“当然是……”

王胖子突然语塞。

“美国有四百万人每天吃中餐预制菜。”

苏宁轻声说,“他们中大多数从未尝过真正的陈皮该是什么味道,不知道好高汤应有的层次。

我想改变这个,而不是让颐和轩变成又一个只有富豪吃得起的标志。”

王胖子盯着自己粗糙的双手看了很久,终于长叹一口气:“你要我做什么?”

就这样,苏宁组建起一个奇特的技术团队……

王胖子代表传统手艺,林博士负责现代科技,而他自己则是两者间的桥梁。

艾米丽则挥商业专长,开始接触全食市、traderjoes等高端渠道。

全食市的会议进行到第三个小时,谈判陷入僵局。

“独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