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节(1 / 3)
冷不丁的,她又想到了林朝阳刚才提到的dvd,忽然福至心灵。
她对dvd技术有些了解,知道这种录像格式可以轻易的将一盘厚重的vhs录像带所能承载的内容载入轻薄的碟片之中。
如果vhs录像带转换成dvd录像带,那么仅是邮费就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
但最主要的还是录像带售价,dvd的售价要打下去才行。
她进而又想到dvd录像带制作授权费、dvd播放机的推广销售、邮寄路线—
陶玉书是个聪明人,举一反三不在话下,但面对这样陌生的事物,也不免感到茫然无措。
「我想做个调研!
」她突然说。
林朝阳笑了笑,「好,那我陪你。
」
本来陶玉书是打算留在美国参加完奥斯卡颁奖礼就回香江的,但被林朝阳这一启发,
她对录像带租赁行业多了许多憧憬。
林氏影业本就要拓展在欧美国家的发行渠道,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调研一下。
陶玉书的执行力极强,有了想法说干就干,立即便召集了美国林氏的一些骨干,梳理了需要调研的内容。
她先雇佣了专注于市场调查的ac尼尔森,然后派出了一支由10人组成的调研组,双管齐下。
另外他们夫妻俩没闲着,也深入美国各地的音像店了解情况。
vns录像格式起源于五十年代,但真正的商业化是在七十年代,之后的十年里一条覆盖上下游的产业链逐渐形成。
据统计到1988年5月,美国音像专营店数量已经突破了25000家,此外还有45000家兼营租赁业务的商店。
如此巨大的租赁市场也造就了庞大的产业规模,截止94年年末,美国的录像带租赁市场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10亿美元之巨。
陶玉书越调查,就越对这个巨大的市场感到眼热。
但正如她所担忧的那样,百视达现在已经成为了美国录像带租赁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这两年许多由个人店主经营的音像店都在百视达的激烈竞争中倒闭了。
那些仍在勉力维持的个人店主在谈到百视达时,也无不咬牙切齿,恨的牙根痒痒。
这天下午,夫妻俩来到加州北部的小城圣克鲁斯,这里有家凯恩音像店,店老板迈克是个资深的电影发烧友,这一点从他的店名也可以看出来。
「下次见!
」
「再见。
」
夫妻俩在店里待了半个多小时,跟老板迈克相谈甚欢,
林朝阳在店里花了500美元买录像带,这样的顾客迈克很难不喜欢。
「吃点东西吧。
」
从音像店出来,林朝阳带着陶玉书顺着太平洋大道走到尽头,走进了一家名叫「露露木匠的店」的咖啡馆。
坐下点了两杯咖啡和甜点,林朝阳数了数刚买到的录像带。
盒式录像带很笨重,一共也就6盒,其中最贵的是前年上映的《侏罗纪公园》,售价高达93美元。
这几天夫妻俩在调研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跟店主沟通,经常会采购一些录像带,但每每还是会为录像带高昂的价格所折服。
哪怕是租赁价格也变得越来越贵,有些刚刚下映的大片录像带,租赁价格甚至只比院线价格低了不到50美分。
按照中国人的逻辑,现在录像带租赁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租赁价格正常来说应该是越低越好。
但中国的商业逻辑有一个底层逻辑是庞大的人口和需求,价格低一点没关系,只要量上来了,我一样能赚钱。
但在地广人稀的美国,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假设你现在是美国小镇的音像店店主,能覆盖的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