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节(3 / 3)
公作伙伴,因而孙正义在短暂思考后便欣然接受陶玉书和索尼的公作请空。
商业巨鳄过招,暗地里刀光剑影,明面上却不见丝毫烟火气。
默多克寄希望于利用陶玉书对南华早报集团的执念,引动他对明报企业和星空卫视的反收购。
陶玉书却见招拆招,放下心中执念,因势利导,不仅将默多克抛出的诱饵吃下,更出其不意的将手向默多克的另一入目标。
跟梁伯韬说完此血的收获,稳住他的心神,陶玉书看一眼手上的腕表。
「一入小仞后,我就得上飞机去日本。
」
闻言,梁伯韬满怀期待。
在梁伯韬离开华章天地后,陶玉书的黑色平治驶往启德机场,林朝阳已经在这里。
不过夫妻啊的目的地不同,陶玉书是去日本,林朝阳则是回燕京。
又一届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到了尾声,文协几次打电,邀请他无论如何一定要回京为获奖者颁奖。
第610章得偿所愿
自1988年始,庄重文文学奖已经办了三届,每年对三部(篇)作品予以重奖每奖10万元的奖金,堪称中国文学奖项评选的奖金天花板。
凭借着丰厚的奖金,庄重文文学奖在这几年里影响力与日俱增,俨然已经稳压茅盾文学奖一头,成为国内第一文学奖。
但庄重文文学奖在文学界所取得的地位和影响力,又绝不仅仅是因为奖金。
《大家》杂志也举办过「天家文学奖」,也是10万元的奖金,但也只是图了一时热闹,后续并没有形成大的影响力。
显然评奖这种事,仅靠着高额的奖金显然是行不通的。
文学界也时常有讨论,为何在各类文学评奖日渐销声匿迹,连茅盾文学奖都不时跳票的情况下,庄重文文学奖却依旧能够每届如期举行,并且评出文学界较为认可的作品呢?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觉得归根结底还是当年林朝阳给庄重文文学奖打了个好基础。
在国内的众多评奖当中,庄重文文学奖不管是评奖制度还是组织架构都堪称独树一帜。
采用大学生作为奖项的初选评委,当年还在文坛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许多作家、评论家对这个做法并不感冒。
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和阅历远远无法和专业评审相提并论,不足以支撑他们完成一项国家级文学奖项的评审。
但事实证明,这些人都犯了经验主义和迷信权威的错误。
许多大学生也许阅读深度并不够、人生阅历也没什么丰富,但他们的平均文学素养却几乎可以说是站在了这个国家的巅峰。
在这个11亿人口的国家当中,你几乎找不到平均文学素养比大学生还高的群体,哪怕是那些高校教师和中高层官员也不太可能。
如作家、编辑、评论家这类专业的文学从业者,如果单独拎出一小撮顶尖群体,倒是能比大学生群体强。
但问题是只要是圈内的人,评奖肯定会有倾向性,自然也就容易影响奖项的公平。
所以综合来看,当年林朝阳坚持以大学生群体作为庄重文文学奖的初审评委,简直是再正确不过的事了。
这种组织方式保证了奖项入围作品的水准,真正做到了优中选优,且极大的避免了在初选阶段就出现沧海遗珠的情况。
毕竟大学生们的精力实在旺盛,很有「拿着鸡毛当令箭」的干劲,哪怕是再椅角叠男里的作品,他们都能翻找得到。
庄重文文学奖的评奖专注于小说这个文学领域最重要的文学体裁,除了大学生们的积极责献,当然也离不开评委会的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