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贾昌朝的老巢(2 / 5)
>
“如今线索既指向大名府与博州,依律当继续深查,务求水落石出。否则,今日可借六塔河余波发难,他日未必不能再生事端。”
王尧臣虽抱病,思路却极为清晰,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在于追查幕后黑手,而不仅仅是平息流言。
毕竟,如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话,那么流言这种事情,是无穷无尽的。
曾公亮捻须不语,目光在文书上逡巡片刻,方缓缓道:“查,自然要查,然如何查,派谁去查,却需斟酌。”
“大名府乃是我大宋的北京,牵一发而动全身,陆北顾年轻锐气,崔台符精通刑名,二人搭档固然得力,但若深入追查,恐需更强力的支持是否另遣重臣接手,或令河北路提点刑狱司协同,需慎重考量。”
堂内一时沉寂,唯有灯绒间或“噼噼”响着。
四人心中都清楚,这份报告对文彦博和富弼而言,只能说是不好不坏。
不算好,是因六塔河工程遗留问题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但也不算特别坏,毕竟最致命的“名讳犯忌”已被证明是历史遗留问题,非其任内过错。
而现在唯一没查清楚的问题,都系于那批来源蹊跷的工械之上。
若能查明真相,揪出幕后黑手,或可扭转被动局面;若查不清,或过程中再起波折,则难免授人以柄。
文彦博最终打破沉默,将文书轻轻合上:“继续查,一查到底。”
富弼点头道:“那就将陆北顾此报,并我等议决‘继续依律查勘,着陆北顾、崔台符循线索往大名府、博州深入调查,并请旨命河北路有司协办’之意,明日一同呈报官家御览吧,是非曲直,终须有个了断。”
翌日,午时初刻。
开封城内,贾昌朝自枢密院回府午休,乘马车返回了他位于内城的宅邸。
春日午间的阳光已有几分热度,透过车帘缝隙洒入,马车稳稳停在府门前,早有仆役上前伺候。
贾昌朝步入府中,径直往膳厅走去。
夫人陈氏已吩咐备好了丰盛的午膳,见他来了,又跟着一路上絮絮叨叨了许多,无非就是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还求贾昌朝给她的侄子安排官位。
贾昌朝就这么听着,也没说话。
陈氏并非贾昌朝原配,而是继室,不过她在贾府很有地位,因为她的娘家陈家不一般.其父陈尧咨是真宗咸平三年的状元,其大伯陈尧叟是太宗端拱二年的状元,二伯陈尧佐是端拱元年的一甲进士。
陈尧叟和陈尧佐都曾位至宰执,如今虽已离世多年,但陈家依旧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贾昌朝当初上位,亦部分借助于陈家的力量。
而现在陈夫人要求贾昌朝给陈家回馈,自然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只是陈家毕竟衰落了,贾昌朝也就不怎么上心。
敷衍完夫人,他刚在餐桌前坐定,尚未举箸,次子贾圭便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并屏退了左右侍立的婢女。
“父亲。”贾圭见四下无人,趋前一步,低声道,“刚得的消息,禁中已批复,准了陆北顾所请,着他与崔台符即日启程,前往大名府和博州继续深查六塔河工械一事,河北路有司亦被要求协查。”
贾昌朝执筷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
他夹起一箸鲜蔬送入口中,细细咀嚼咽下后,方不紧不慢地开口道:“嗯,知道了。”
他的语气平静,听不出太多波澜,仿佛早有所料。
贾圭脸上却难掩忧色:“父亲,大名府虽是咱们根基所在,但陆北顾此番拿着朝廷敕命,又有河北路官员协查,若真让他揪住什么.”
“你慌什么?”贾昌朝打断儿子的话,不悦地放下筷子,拿起布巾擦了擦嘴角,“用你的脑子想想,老夫在大名府经营多年,上下皆是心腹,岂是他一个愣头青御史带着一纸公文就能轻易翻个底朝天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