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火枪之威(1 / 5)

加入书签

山海关外,宁锦线东,迎来了一批形迹可疑的家伙。

说是流民吧,从没见过这么大规模的团伙。

浩浩荡荡,怕不得有几千人。

说是军队吧,身上穿的衣服五花八门,既无盔甲,也无弓箭。

大车上拉着农具,铁锹镐头一类的。

山海关外本来也有些农户的,只是零星稀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宁锦线以西。

因为山海关到宁锦线这一段,大明的兵力控制还不错,形势相对安定。

而且关东马市就在这一片里,女真人为了和大明做生意,也不敢轻易在这个地方瞎搞。

所以就有些中原百姓逃荒到关外来耕种。

但宁锦线以东,大片辽阔的土地上,人烟稀少,草木丛生。

因为大明的兵力在这里很稀少,从这里一直到黑龙江边,都是女真人活动的地盘。

黑龙江以东则是大片荒芜的冻土区。

因为难以耕种,所以人烟更加稀少。

蒙古人、女真人和俄罗斯人夏季会到那里去放牧打猎。

打猎的对象有各种野兽,也经常会对人下手。

曾被蒙古人打服了的俄罗斯人,在蒙古帝国覆灭后又支棱起来了,开始展开报复。

所以俄罗斯人主动挑衅的时候多一些,会袭击蒙古人,抓人回去当奴隶。

蒙古人也不是好惹的,经常发起反击。

所以蒙古贵族的帐篷里,也不乏金发碧眼的美女奴隶。

女真人历史上成立过大金国,后来被蒙古人和南宋联手给灭了,跟蒙古人是有仇的。

所以元朝成立后,蒙古人小心眼记仇,给了女真人不少小鞋穿。

蒙古人小心眼不是我信口胡说的,有元朝的百姓等级分类为证。

蒙古、色目、汉、南。

南宋的汉人是最低等的,被称为南人。

但其实不管按文化程度也好,经济程度也罢,南方都是很高的,之所以等级低,是因为抵抗激烈,打得费劲。

按理说女真人和蒙古人多年杂处,文化风俗接近,你就是不给个蒙古人的待遇,至少也是色目人级别吧。

不,元朝把女真人列入汉民,也就是第三档。

没别的,因为你当初跟我打过架,还打得很激烈。

这就是元朝划分百姓等级的标准,你抵抗的时间越久,我打得越费劲,你的地位就越低。

当然,为了不得罪蒙古族的读者,必须补充一下:公平公正地说,这个小心眼是统治阶级都有的。

像朱元璋收拾沈万三,还给苏州定重税,满清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都是如此。

不过一般来说,国家稳定后,这种歧视性政策就会减少,例如朱元璋的儿子就修正了对苏州的重税,清朝成立后也很重视江南。

可能是元朝占领中原的时间有点短,还没到百年就被打跑了,还没来得及修正自己的歧视性政策,于是就给人留下了小心眼的印象。

这个感觉就像你看的容嬷嬷拿针扎两个格格,对容嬷嬷恨得牙根痒痒,然后几十年过去了,你忽然发现,容嬷嬷可能没扎错。

但这几十年里一些人已经过世了,在他们临终之前还认为容嬷嬷是个大坏蛋。

可见关键因素就是你要活得足够长,才能有机会迎来反转。

所以蒙古人和女真人这时候算不上多友好,但毕竟都是同根同源的游牧民族,很多时候利益上是一致的。

例如一起抢大明朝的金银财宝,一起逼大明朝开马市做生意,一起组织联队和俄罗斯人干架,等等。

但像打劫汉人关外农民这点小事,女真人是肯定不会喊蒙古人一起的。

因为这就像低头捡钱一样,凭什么要招呼别人来一起分?

当这几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