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手段(1 / 3)

加入书签

肖浅的问话中,大家都点头。

比起肖浅来,他们更加关心对手的节目。

毕竟他们是当事人,对手的节目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饭碗。

“说说你们的感受?”

这种事冉红钰肯定最有发言权,她可是《每周音乐》的pd,工作在第一线的。

“从节目的质量上来看,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乃是羊城台的节目。

他们的舞美特效等方面的技术,并不比我们差。

相反京城台的台风和节目进行方式,就有些老土了。

还是沿袭了从前晚会风格的那一套,我觉得比不上我们。”

最近闲来无事的宁瀚也发言。

“别看京城台的节目风格不行,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最大。

京城又是国内流行音乐的大本营,不少歌手都要靠他们吃饭。

你们也知道的,现在很多京城的歌手都不来参加我们的节目了。”

康健也有想法。

“我觉得粤省台才最需要重视。

他们距离港台很近,又有语言相通的优势,完全可以借助港台的力量后来居上。”

肖浅笑呵呵地听着,在大家凝重的神情中格格不入。

一直等大家都说完了,他才进行总结。

“其实呢,今天开这个会,主要是为了安你们的心。

我知道,最近这些事弄的大家心神不宁,信心不足。

要我来说的话,大家不必如此。

虽然我们的对手看似咄咄逼人,但最终的胜利者,一定是我们。

而且这一次呀,还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对方给了我们借口入场,那我们就好好做,彻底压制他们。

那样我们就可以开展下一步的计划了。”

见康健还要说什么,肖浅摆摆手,帮他说了出来。

“不用担心粤省台,他们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背靠港台,既是他们的优势,同样也是他们的劣势。”

这可不是肖浅的分析,而是有前世实打实的明证摆在那里。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传媒,粤省台的影响力,实在是不敢恭维。

最起码在中国的省级卫视排行榜中,前十名是找不到他们踪影的。

究其原因,语言文化和背靠港台,都是掣肘他们发展的大问题。

别看九十年代港台的流行文化在大陆翻江倒海,似乎天下无敌。

但实际上,仔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港台的流行文化里,在大陆被接受最广的,其实都进行了普通话的改编。

有限的那么几部粤语的原版作品,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形成不了大浪。

谁叫粤语相对于大多数的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呢,不吝于一门全新的外语。

粤省作为和港台同文同语的省份,自然可以和港台无缝对接,最快接受港台文化的洗礼。

但是却因为语言的障碍,让他们无法把接收到的东西再传播过去。

相对于这个时代浩浩荡荡的带货狂潮,粤省显然在流行文化这个领域,辜负了二道贩子的名号。

对于广大的国人来说,既然你粤省的流行文化和港台是一脉相承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关注你?

我们直接关注港台不就行了吗?

粤省是接受港台流行文化最快的地方,但不是唯一的啊。

国家已经开放了,民众想要了解港台文化的渠道,多的是。

粤省台搞的打歌节目,肖浅也一直在关注着,早就发现了他们的弱点。

太过于强调粤语音乐,严重压制了普通话音乐的份量。

虽然有港台来的歌手充当台柱,但必然会把自身局限住。

别人把粤省台当成大敌,肖浅却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