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长痛不去短痛(2 / 3)
国情的。
而直接取消价格双轨,进入价格单轨制度,弊端很快展现了出来。
3月,"闯关”
行动从华夏最大的工业城市浦江开始。
当月,浦江市调整了280个种类商品的零售价,这些商品大都属于小商品或日常生活必需品,涨价幅度在20-30之间。
看见各种商品尤其是生活必需品价格不断涨价,老百姓以为大幅度的涨价即将开始,于是从浦江开始大中城市首先掀起一股来势凶猛的抢购风潮,并迅速蔓延全国。
当时抢购有多么疯狂呢?
据说浦江火柴厂在2月底仓库里还积压着6000万盒火柴,3月份又生产2000万盒。
可是,3月份浦江调整物价之后的三天时间里一下子销出4000万盒,连同4月份生产的近1亿盒火柴在三个月里一销而光!
据当时媒体报道,南京鼓楼区一户居民一口气就买了400多盒火柴存放家里。
4月5日,决定放开猪肉、大路菜、豆制品和白糖4种主要副食品的零售价格,大中城市职工的补贴,从暗补改为明补。
从5月开始,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立刻飙升了70!
其他小商品价格也迅速跟进。
在京城,四种主要副食品上调后,价格上涨的幅度很快就突破了文件的规定。
猪肉由每市斤25元涨至49元,鸡蛋由每市斤15元涨到27元,西红柿价格在最高时竟卖到8元斤!
不仅如此,4种主要副食品之外的各种商品也大都乘机涨价。
面对此情此景,各种限制价格上涨幅度的文件此刻也显得苍白无力,一场席卷全国的抢购风潮随之而起。
除了贵重的家用电器、棉毛织品、肥皂、洗衣粉、白糖、食盐等生活日用品遭到哄抢外,连滞销商品、残次商品也被抢购一空。
在物价飞涨的时候,人们普遍认为“存钱不如存物”
。
许大茂得到消息的时候正是程小繁刚刚生产不久之后。
为了这事许大茂刻意把邹志雄叫到了家里。
“许先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许大茂毫不犹豫的开口说:“老邹,你让手底下的各个工厂给我玩命的生产,员工的加班费你自己谈好,所有的商品通过万国商贸的销售渠道全部给我铺出去。
价格下降一成!
!
!”
刚要开口答应的邹志雄,突然愣在原地,他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许先生,您说价格下降一成?”
“对,现在立刻去办!”
许大茂的语气不容置疑。
他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这种国难财他扪心自问,是绝对不可能赚的心安理得的。
虽然知道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基本已经成了定局,但是他还是想要自不量力的试一试。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万国商贸来稳定住内地的物价,虽然希望很渺茫,但你没做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治病下猛药,是很容易出大乱子的,可有时候有些人想的远远比他这个普通老百姓想的多。
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是有着非如此做的理由。
许大茂心系祖国的同时,又时时刻刻的想着自己能够做一些什么。
诺贝尔大师可以高谈阔论一番,然后拍拍屁股走人,而留下的一通烂摊子,却实实在在的有人买单和收场。
许大茂是人,而且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他的经历告诉他一定不能掺和到这件事里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了。
然而个人的能量,怎么能够抗衡全国性的物价飞涨。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邹志雄带回来的消息让许大茂直接放弃了先前“愚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