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不对劲(2 / 3)

加入书签

们只是老乡,老乡见面聊聊天而已”,

包国维是浙江周城人,而陈老先生是浙江奉化人,要真算起来,两人的确是老乡。

从进门开始,那陈先生就注视着包国维的一举一动,他很满意,不过短短的的一段时间的磨练,包国维举手投足间就都充满了军人的硬挺阳刚之气,

他很高兴,连头上的白发都带着些闪闪亮。

“为了避免一些麻烦,用了特殊手段把你请到了这里,你心里不会有怨气吧?”,

包国维立马起立,“学生不敢,主任这么做自然有您的道理”,紧接着他便一副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继续道,

“如今学生给学校、给主任添了麻烦,主任这么做也是为了爱护学生,不得已而为之!”

陈先生满意的点点头,“你知晓就好”

简单说过几句后,陈先生话锋一转,“国维,你还没有字吧?”

“是的,主任!”,包国维有些奇怪,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嗯……作为中国人,怎么能没有字呢,我送你一个字,你可愿意啊?”

闻言,包国维心里有些高兴。

字,乃是名的补充,二者互为表里,所以字又称表字,取字一般多为家中长辈给取,从表明上来看陈先生作为他的师长给他取字自然合适,

但从实际出发,这背后的意义非同小可,毕竟陈先生给取字的人可真没几个,起码包国维没有听说过。

往日在军校,周围同学中个个都有字,虽然包国维觉得没什么,被人直呼其名他也觉得没啥,

可其他人却觉得有些不方便,毕竟同窗之间都是以字称呼,名字则是很少提及,当初温书麟等人就建议他取个字。

“我看过你当初在周城写的那篇文章,你说中国受到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影响,与西方的宗教和古哲学影响不同,从而我们与西方的见解也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表,矛盾之处则在于里,我很赞同。国维你年纪轻轻就能有如此见解,不可谓无才,

但须知,人少而才盛则易锋芒毕露,若想长远便须学会抑制,所以我以为包国维字抑之,你以为如何?”

包国维哭笑不得,那文章只是替安淑珍瞎编用来考试的,只是一篇前言不搭后语的文章,居然被陈先生用来给他取字。

“主任,这样的字这样的评价,学生受不起!”,包国维一副惶恐的模样。

“受不起?是不满意吧”

“不,学生何人,不过区区毛头小子,岂能受主任如此抬爱……”,没等包国维继续客套,陈先生便打断了他,

“抑之,湖北的事我在四川就已经听说了……”

包国维愣了愣这才意识到,或许这才是陈先生给自己取字抑之的缘由…………

“巡政团和祖燕(陈立夫)的报告我都看过了,改革成效很大,地方预备役在训练过后堪比二流部队,若是发生紧急情况,部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得到战力补充。”

“党部和农会从地主乡绅们手里拿回了基层话语权,政令普及和情报网搭建也更加容易……”

陈先生忽然开始评价这次湖北改革一事而且都是好的评价,这让包国维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次改革在国府上下争议这么大,他本以为这次回来是得受到清算了,再不济也是被中央叫停改革,

“主任言重了,学生在湖北犯了不少错……”

“你呀,树敌太多,我这里收到的光是弹劾你劳民伤财,扰民的就已经堆了一大摞了,

更别说你没收地主乡绅土地、减租减息的事儿”

包国维咽了咽口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