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拍砖(2 / 3)
看,
是《青年杂志》!
这可奇了怪了,
《青年杂志》,也就是《新青年》杂志,
这杂志在1926年就被国民政府强制停刊了,
没想到这家书店居然还有存本保留。
包国维不禁凑上前把头放在玻璃上仔细看,
没错了,就是新青年的第一卷,
陈独秀先生着名的《敬告青年》便载于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这个文化价值是不可言喻的,
包国维有些激动,想要立刻买下来,
但是口袋里没有一分钱。
犹豫再三后,包国维走进了这家书店,
书店不大,但藏书颇多,布局得当,
很有种古朴意境的感觉。
柜台上的老板捧着一本书,只露出鼻子眼睛和他那乱糟糟的头发,睡眼惺忪,似睡似醒,
“老板?老板!”
“嗯?。。。嗯嗯怎么了”
书店老板缓缓坐起来,有些不耐,
“怎么,要买书?自己挑”
“不是,我想问问那边的那些旧书怎么处理?”,包国维指着玻璃橱窗角落的那一摞旧书问道,
“哦那些啊,都是处理的旧杂志,放在那儿好久了,看你是个洋学生,1块钱一本自己挑”
这老板看来不是很在意那些旧书。
“老板,你能帮我保留一段时间吗,我下周再过来买”
“你放心,我是志诚中学的学生,真心想要”
听到这话,老板终于把脸从书挪开,眯着眼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打扮略显寒酸的读书人,
“志诚的?”
这老板下巴上浓密的络腮胡子看来已有好久没刮了,活像一把用棕毛串成的板刷,
可偏偏脸上两颊的肉又深深地凹了进去,以致于包国维有些怀疑他是不是爱抽大烟,
老板上下打量了他几眼,
“在这上面写下你名字,最好快点来,那些个旧书说不定哪天就被人买走当劈柴烧了”,说罢便又把头塞回书后面
接过老板递过的小册子,包国维才想起来自己身上没带笔,
这年头读书人为了彰显自己自己的身份,大多身上都会带笔,就像是一个象征。
包国维有些尴尬,抬头扫视到柜台上有一支钢笔,正想着怎么开口,
那书店老板就好像书上长了眼睛似的,“用我的吧,现在的洋学生笔都没有吗?”
包国维拿过笔后就发现这笔质量握感很好,
有重量,压手,
说明写字足够稳。
写完后包国维不由得喃喃叹道这笔不错,
等将钢笔和册子奉还桌上后便走了
却没发现身后的老板嘴角一笑,
“美国的派克!能一样吗?”
————————
离开书店后,包国维还想着那本青年杂志,心想计划着等到这周末就去老家接下那私塾先生的活儿,
待到那时不仅能够还清外债,而且还有闲钱买书。
满心都是挣钱计划的包国维很快走到了回家的那条巷子,
此时路灯没有在周城完全普及,那条巷子还是黑乎乎一片,
包国维看里边好像里边还有东西在动,
他看着还有点发怵,虽然自己是唯物主义的忠实扞卫者,
但是自己不明不白的跑到包国维身上这事儿都还说不清楚。
这时候从路边来了吃着糖块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