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第一诈骗案!!!(3 / 5)

加入书签

称“赵某一”的犯罪分子所仿冒的。

毋庸置疑,这个犯罪分子必然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熟悉公文写作的格式。

随着研究分析的深入,从这四件证物上,刘之野他们专案组又发现了许多信息:

大信封不是仿造的,而是1959年印制的,但并非全新,而是被犯罪分子用刀片刮除过旧的字迹,封口处也存在二次密封的痕迹。

伪造的“某领导”办公室介绍信,上面的公文是犯罪分子用钢板和蜡纸、印油自己印制的,并非是印刷厂机器印刷的;

上面的公章,则是犯罪分子用彩笔自己勾描出来的。

这两处,仔细比对正品,能够看出粗糙许多。

虽然公安的技术骨干能够轻松甄别为假冒,但是一般的工作人员,如果不仔细分辨,还是难以区分,这也就给了别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很快,犯罪分子使用的油墨和纸张的种类也被鉴定出来,市局的同志们开始在燕京各地采购样品用于比对分析。

不过这些纸张和油墨购买人数众多,并不能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那张伪造“某某”签名的批文,用的却是货真价实的各部常用公务用纸。

这张纸是八开大小,中间对折有两条短横相连,左右各是红色的15横格。

不过这种公务使用的稿纸,各部委并未统一,专案组只能让各部提供所用的纸张样品,逐一比对证物上的特征,最终确认:犯罪分子所用的纸张,来源于贸易部!

4月2日下午,专案组派遣专人抵达贸易部。

在大房间里,贸易部的保卫处工作人员,已经把所有公职人员的档案袋拿来,供专案组的同志们翻阅。

一夜的工作之后,喜出望外地发现,一个名叫“高卓”的人,他的档案袋中出现了“赵某一”的名字!

专案组的同志们多次翻看高卓的档案,越来越觉得此人大有嫌疑!

高卓生于1924年,年轻的时候曾经加入过“果子党三清团”,还混过一段时间的帮会。

1948年从东北大学经济系毕业。

眼看全国解放是大势所趋,他又报考了我军开办的大学。

毕业以后,被分配到某军区卫生所工作。

不久之后,朝战爆发,部队抓紧时间整编开赴北朝。

高倬与卫生所的一个同事李国昌畏战怕死,相约请假回家。

本来没有上级批准,这两个是没法回去,但是高卓给自己和李国昌两人伪造了过路条,李国昌的那份过路条就使用的假名字“赵某一”。

高卓因为战前开小差的事情,背了处分,这件事情也写入了档案中。

后来,因为他诚恳认错检讨,而且文化水平确实较高,很快又在贸易部找到了工作岗位。

全贸易部上上下下的职员,只有这个高卓档案里出现了“赵某一”3个字,岂不是不打自招

笔迹鉴定的专家,当场比对了高卓的字迹和犯罪嫌疑人的字迹,认为单从字迹上看,八九不离十,就是他干的。

振奋不已的刘之野等人没有打草惊蛇,而是继续在暗中进行调查。

据高卓的上级领导反映,3月18日那一天诈骗案件发生的下午,高卓刚好也向他请了假没来上班。

高卓请假的理由,是要陪同自己的老母亲去协和医院看病。

刘之野又亲自去协和医院查询,在老弟刘之泰的老丈人帮助下查阅医院方面的记录。

但是,协和医院那天根本就没有收治高卓的母亲。

而高卓的同事王琳琳,也回忆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