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李则凯的京西之旅!!!(2 / 5)

加入书签

现今这些蹄窝在古道上有多处遗存,成为古道昔日繁荣的重要见证。

“自辽金以来,永定河流域建材、燃料、粮食大量运往京城,京西古道快速发展;

及至明清、民果,京西古道已然成为京城能源供给重要通道,商贾往来,驮队不断,更是一派繁忙景象。”刘小敏不愧是“京西文旅集团”的优秀导游,每一处景点的来历她都了如指掌。

刘小敏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向李则凯们讲述千年京西古道昔日的繁盛。

说话间,路旁牲畜的塑像吸引了李则凯一行四人的注意。

这并不是所预料的驼铃古道以骆驼塑像为主,而大多是骡子和驴。

“咦,这些雕塑怎么是骡子和驴,不应该是骆驼吗”李则凯有些疑惑地道。

刘小敏解释道:“骆驼的确是当时比较重要的运输动物,但是因为骆驼不善于在山中行进,所以在西山之中驮队所用的大多是骡子和驴,出山之后才会换成骆驼。”

古道沿途设置了铁匠铺、茶棚等景点,以及骡马负重驮行、路人小憩和饮酒等场景。

李则凯万千思绪仿佛回到那个时代,看到古人在这条路上往返、骡马驮着货物经此去往他乡。

“看这个铁匠铺,相当于当时的4s店,为来往的驮队更换维修牲畜所用的配件。”刘小敏幽默地解释,将李则凯拉回现实。

在这里,不远处能看到历经百年依旧矗立的牛角岭关城。

明朝时期,牛角岭关城作为西山大路北道的第一个隘口,曾有官吏把守,对过往商旅收取关税,而此处骡马蹄窝清晰醒目,蔚为壮观。

据刘小敏介绍,京西古道的意义不仅在于货物的运输,还在于人文的交流和文化碰撞。

京西古道分布着妙峰山、潭柘寺、百山、九龙山四个香道聚落。

其中金顶妙峰被誉为京城五顶之冠,与之相关的妙峰山庙会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果,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而古道沿途的千军台庄户幡会、京西太平鼓、琉璃烧制技艺等也共同绘就了京西古道独特的民俗风情画卷。

因此,京西古道不仅是商道、军道,还是香道。

当前,在刘家庄地区现代化公路四通八达,过去车水马龙的“京西古道”,也早已被废弃。

曾经繁华的商旅驿道,成了人们探幽访古的所在,而“京西文旅集团”也正在通过多元手段活化古道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在古道蹄窝中聆听悠悠历史回音。

水峪嘴村京西古道景区段的游览线路,以其平缓的坡度、适中的长度和完整的遗迹,深受李则凯这样的外地游客们所喜爱。

今年五一,探寻京西古道之旅活动就在此展开。

游客们一进入景区,即可免费换上汉服,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

在城门楼前,游客们可以领取“通关文牒”,由此进入古道,漫步于群山之间。

步入铁匠铺,只见身着布衣的铁匠边打铁边吆喝:“客官,看看上好的马蹄铁……”

沿着古道上的蹄窝前行,游客还会遇到茶棚伙计,被热情邀请到路边品茶歇脚。

行至牛角岭关城,威武的巡察士兵身着红袍在此巡视,为游客带来了别样的视觉体验。

在这里,游客与古人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了古道文化的独特魅力。

“利用是对京西古道最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得以在使用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刘本成对李则凯这样说道。

“京西文旅集团”在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开发保护下,古道的文物和资源价值在多方面得以体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