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新的经济作物茶叶(2 / 5)

加入书签

源。

虽然可以通过水处理来改善水质,但成本较高,对于规模较小的茶叶种植户来说不太现实。

其实,也不尽然,京城地区其实还有不少地方适合茶树种植的。

比如说郊区的怀柔、密云、延庆等地区是生态环境较好,适宜种植茶叶的地方。

怀柔的雁栖湖、密云的西山、yq区的八达岭、康庄,京西刘家庄西南等地,曾经都有一定的茶叶种植记录,现在还有部分村落保有不少的茶树。

上述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绿茶和红茶,其中以怀柔的云居寺绿茶、密云的西山金骏眉和鸳鸯茶最为出名。

老京城的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元大都时期,京城就已经出现了“茶楼”这一茶文化载体。

明代首辅郑贵妃更是为推广茶文化而大力提倡品茗,其后,康熙、乾隆等皇帝也以茶事自娱,建造了多座茶室供人品茗。

民间更是爱好喝茶,特别是炎炎夏日里,喝壶凉茶那就是一种享受,有工作需要上班的京城人,早起也先泡壶茶喝。

京城有句俗话是:“渴不死东城、饿不死西城。”

意义即是东城人早起见面多问:“喝了吗,您内?”西城人见面多问:“吃了吗,您内?”实则喝早茶,是老京城人通有的习惯。

刘之野让大伯尝试栽种的绿茶,就是从西山云居寺移植过来的绿茶树苗。

今年的绿茶采摘完成后,需立刻进行杀青处理,以防茶叶自然发酵。

杀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处理使茶叶鲜叶细胞破裂,将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酶破坏,促进儿茶素类和芳香物质的生成。

传统的杀青方式是用炭火或铁锅进行杀青,现在多采用机械化的方法,例如蒸汽杀青、微波杀青等。

杀青后的绿茶还需要进行揉捻,以打破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链式多酚,从而利于茶叶中的各种物质混合溶解,促进茶叶的醇香、滋味、形态产生。

揉捻的目的是把握好茶叶中含水率、温度和时间,不断翻转、转动、揉捏茶叶,使之呈现出扁平的形态,同时释放香气和水分。

因为是实验种植,大伯只种植了三分地的绿茶,就这么点量当然采用了传统的制茶工艺,经过炒制发酵后而成的。

刘之野对种植茶叶的投入可谓用心良苦,他特地邀请了西山云居寺的慧明法师,以指导大伯等人如何精制茶叶。

慧明法师,虽已近七十高龄,但精神矍铄,步履矫健。他的面容红润,充满活力,仿佛岁月未曾在他身上留下痕迹。

无论是攀登山峰还是跨越溪流,他都能健步如飞,展现出非凡的体力和毅力。

刘之野也是多番访听,刘之野终于得知西山云居寺种植着品质卓越的茶叶,这些茶叶甚至曾是皇室权贵们的贡品。

西山与刘家庄的地理环境颇为相似,既然西山能够孕育出品质卓越的茶叶,那么刘家庄理应也能孕育出同样优质的茶叶。

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西山云居寺的绿茶品质卓越,源于其深厚的种植传统。自元末明初起,此地便承袭了绿茶的种植技艺,世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正是这份传承与坚守,让西山云居寺的绿茶在时光的长河中愈发熠熠生辉。

想要得到云居寺的茶树苗并非难事,然而,想要掌握其独特的种植技术却是难上加难。

若非刘之野亲自出面交涉,恐怕即便是悲天悯人的法师们,也不会轻易将这些珍贵的技艺传授给外人。刘之野别无他法,只能抛出诱人的条件来打动慧明法师。他承诺,只要云居寺愿意传授刘家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