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9章(2 / 2)

加入书签

学上的精致,但其超乎想象的高度本身,就足以带来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郎君是想问,如此高楼是否真能建成,以及报纸上所言的种种细节,究竟是真是假?”

    宇文谷对长孙家与燕王府之间的纠葛略有耳闻,加上此前已有数位同僚向他咨询过同样的问题,他便省去客套,单刀直入地对长孙冲说道。

    “正是此意。算上塔顶的瞭望台,其高度已是长安城现有最高建筑的两倍有余。”

    “当初李想放出风声时,多数人只当是个笑话,但我派人打探得知,地基部分已在灌浆施工。”

    “这足以证明李想并非儿戏,也正因如此,我才愈发不解。”

    长孙冲安插在李想身边的眼线为数不少,对于帝国大厦的工程进度,他自然了如指掌。

    毕竟,如此规模的土木工程,根本无法做到完全保密,长安城里任何一个有心人都能轻易掌握其动态。

    “若是在二十年前,谁要对我说建一座百米高楼,我断然不会相信。毕竟,这等高度的建筑,远非材料的简单堆砌,其内部构造之复杂,超乎想象。”

    “但自从大明宫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拔地而起,一切都不同了。”

    宇文谷继续说道:“水泥的问世,彻底颠覆了营造业的传统。尤其是用钢筋与水泥混合浇筑梁柱的新技术,为高层建筑的实现铺平了道路。”

    “观狮山书院的格物大厦,便是此种新式建筑的典范。因此,从原理上讲,只要钢筋水泥梁柱的强度和尺寸足够,支撑起百米高楼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施工过程必然会遇到重重困难,光是让工匠们克服在高空作业的恐惧,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作为工艺领域的专家,宇文谷对帝国大厦这种划时代的项目抱有极大的兴趣。

    他在渭水书院的研究方向,也早已转向了融合了水泥、玻璃、自来水和暖气等新元素的新式建筑学。

    “照您这么说,帝国大厦虽然建造不易,但最终落成的可能性很大?”长孙冲的语气中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

    坦白说,他比任何人都更渴望看到李想栽跟头,这些年李想带给他的压迫感实在太强了。

    “建设局是大唐最精通新式营造法的机构,无论是修筑水泥路还是兴建大明宫,他们对钢筋水泥的运用已是炉火纯青。”

    “依我看,以目前的施工速度,明年此时,帝国大厦的主体结构便能完工。倘若燕王殿下决心够大,不那么苛求细节,年内封顶也并非绝无可能。”

    宇文谷的这番话,彻底浇灭了长孙冲心中最后一丝侥幸。

    “我明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