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1章(1 / 3)

加入书签

    长孙无忌闻言,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嘴角浮现一抹赞许的笑意。

    他清楚,无论用何种规则,他背后的渭水书院都难成大赢家。

    但最终的胜利者是观狮山书院还是国子监,对长孙家而言,其间的利害关系天差地别。

    说到底,国子监不过是守旧的老臣,而观狮山书院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此事,你不可亲自露面,去寻几个渭水书院的门生,让他们去国子监那边吹吹风,借国子监监生之口将此事闹大,便可水到渠成。”

    长孙无忌老谋深算,既要达到目的,又不想引火烧身。

    “父亲放心,孩儿这就去办!”

    ……

    “王爷,最终名单下来了。明医科、明算科、明法科各占一席,明经科得了三席,余下九个名额,竟全数归了进士科。”

    “国子监那群人果然不肯罢休,这一番博弈下来,圣上也不得不各退一步。”

    数日后,翰林院的牌匾高高挂起,第一批十五名庶吉士的归属也尘埃落定。

    进士科独占鳌头本在预料之中,但这个比例,却高得有些离谱。

    这与李想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

    他本意是明医、明算、明法、明经四科各取两人,进士科取七人,以示公允,兼顾各科人才。

    谁料到,最终的结果却是明经与进士二科几乎瓜分了所有席位。

    若非李想最后力争,恐怕另外三科的状元郎连进入翰林院的门槛都摸不到,那他设立翰林院的初衷便要大打折扣了。

    “博弈之道,本就是妥协的艺术。只要翰林院这个先例一开,科举入仕的门路便算是彻底拓宽了,日后的前程也远非今日可比。”

    “纵使天下学子因此都去追捧进士科,那也无妨,终究是为国选才,殊途同归罢了。”

    面对许敬宗的惋惜,李想的目光却看得更远,心态也更为平和。

    万事开头难,后面总会好的。

    ……

    与李想一番长谈之后,狄仁杰身上那股少年得志的锐气仿佛被彻底磨平,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进士状元的头衔又能如何?

    他深刻地认识到,在朝堂这盘大棋上,一步走错,便可能满盘皆输。

    自己年仅十三,阅历尚浅,若是有心人设下圈套,断送的将是整个仕途。

    思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