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4章(1 / 2)

加入书签

    “燕王殿下在这种关乎根本的大事上,果然信守承诺。”

    杜芳心中感慨万千,为自己当初力排众议,将家族资源重注于朔州棉田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有了这个成功的开端,想必明年投身棉花种植的世家会更加踊跃。

    他很清楚,仅朔州这一处产业,便能为杜家带来至少几万贯的年收入。

    这还仅仅是第一年,若能年年如此,杜家在长安城中的地位,必将因此而水涨船高。

    “确实如此。”

    杜书对那些从长安前来朔州投资棉田的世家大族的心态洞若观火,“就说那分离棉籽的机具,过去其制造之法乃是燕王府的独门绝技,别家作坊根本无从仿效。”

    “王府若是有心保密,外人甚至连其构造都无缘一见。可现在,为了推动棉田的普及,王府的机械作坊竟公然出售此物。”

    “价格虽不菲,却也让许多人免去了后顾之忧。”

    包括杜家在内的许多家族,起初最大的顾虑便是棉花去籽的技艺完全由燕王府掌控。

    这意味着什么?

    各家辛劳所得的棉花,除了卖给燕王府的作坊,别无出路,否则只能眼看其腐烂。

    这种被人扼住咽喉的滋味,谁又能甘之如饴?

    但今时不同往日了。

    仅朔州一地,从事棉花脱籽的作坊已不下十家,织造棉布的作坊更是林立,更有数不清的商贩穿梭其间,深入田间地头收购棉花。

    可以说,燕王府为了推广棉花,是主动放弃了独占整个产业的巨大利益。

    “是啊,经此一事,燕王殿下在京城中的地位只会愈发坚不可摧了。”

    ……

    “温郎君,您此番回了长安,开春后还会再来吗?”

    朔州马车站,一群蜂农围着温尔,满是不舍。

    在过去的一年里,温尔引领他们走上了专业养蜂的道路,使朔州的蜂农户数激增至数十家,且仍在不断壮大。

    这些因棉花蜜而富裕起来的农户,对温尔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各位放心,春耕之前我必会返回。”温尔安抚众人道,“据我所知,来年朔州的棉花种植规模至少要再扩大三成。届时,此地将成为大唐的棉花之心,养蜂一道大有可为。”

    “我这次回去,便会向书院提议,在朔州设立一个棉花研究所,统筹所有与棉花相关的研究,自然也包括我们的棉花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