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认罪(4 / 5)

加入书签

旧没能有什么结果。

    最终,李之仪提出,既然有御史弹劾,却又没有证据,眼下不论是给陈安晏升官还是降罪恐怕都会有异议。

    因此,眼下不妨就让陈安晏继续当他的西城兵马司副指挥,至于他的七大罪状,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枢密院共同彻查此案。

    随后李彧倒是又补充了一句,在给陈安晏定罪之前,他依旧是朝廷的官员,不论是谁,在查这件案子的时候,都不得对其用刑!

    到了这个时候,这件事也算是暂时告一段落。

    接着便是朝廷对枢密院以及军方的封赏。

    凡是在这次西北大捷之中的有功之人,要么是有官职的提升,要么是有其他赏赐。

    至于像杜和安、孙广佑这样的大臣,论官职,他们几乎都已经无法继续提升了。

    毕竟,一个是枢密院使,还是先皇亲封的顾命大臣,另一个则是成都将军,封疆大吏。

    因此,朝廷最终赐了两人子爵的爵位。

    这已经是他们目前能得到的最高的爵位了。

    尽管在王爵之下,还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但只要在朝为官,其爵位最高也只能是子爵。

    也就是说,一旦被封了公爵、侯爵或是伯爵后,便不能再担任朝廷的官职。

    这主要是因为公爵、侯爵和伯爵本身就已经是朝品,地位超然,不论是对朝廷的官制还是社稷的稳定,都不宜再让他们在朝为官。

    尽管对于孙广佑来说,陈安晏的遭遇属实让他觉得有些心寒。

    可他对此也无可奈何。

    因为他知道,这其中涉及到了党争。

    虽说自己乃是封疆大吏,但同时还是一位武将,倘若在这个时候为陈安晏说话,必然会引起非议。

    最后,随着朝廷对枢密院以及那些将士做出了相应的封赏后,便退朝了。

    让人意外的是,那些大臣原本以为陈安晏在退朝之后会去跟皇上商议对策,却没想到陈安晏并没有去皇上的御书房,而是直接出宫去了。

    而单文柏他们看向陈安晏的眼神却是充满了不怀好意。

    就在陈安晏刚走出皇宫大门的时候,崔时敏的手下便找到了陈安晏,说是要请陈安晏去刑部问讯。

    如今他们也算是奉了李文栋的旨意,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对付陈安晏的机会,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不过,陈安晏并没有理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