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辞官(二)(2 / 5)

加入书签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复甚至是彼此矛盾之事。

    最后朝廷又要求,各府州县所有的公文都会按照文武之分先呈送总督、巡抚或是将军、都统,由他们审核之后,再上报中书。

    如此一来,倒是能提升了不少效率。

    而朝廷之所以会这么安排,也是为了避免各省出现一言堂的情况。

    第二种便是在京城的官员。

    不过,跟在京城以外的那些外臣一样,也不是所有的京官都有权利上折子,而是只有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权利奏事。

    第三种,便是御史。

    为了广开言路,朝廷特许御史可风闻奏事,而他们也都能直接将他们所见,甚至是怀疑之事上奏朝廷。

    其实,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奏折,那就是密折。

    一般来说,皇上只会给自己最为信任之人这样的权利。

    大梁沿用了前朝旧制,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对于戚从瑞来说,他若是想从正常的途径,通过上折来辞官,则至少要经过杭州知府、浙江巡抚才会抵达京城。

    就算是到了京城,还得经过宇文德荣为首的内阁,最后呈送李文栋批阅。

    因此,想到得到朝廷的回复,少说也要一个月以上。

    而若是其中出现了什么岔子,那便能拖得更久。

    原本按照崔时敏的想法,自己只要动些手脚,这戚从瑞的奏折便不会那么顺利的抵达京城。

    而在这期间,自己再活动一番,说不定事情还能有转机。

    而倘若真的就如陈安晏所说,戚从瑞现在就将奏折写好,再由李琳直接转呈李文栋,那这件事就再无转圜的余地了。

    因此,崔时敏才会有次反应。

    不过,陈安晏似乎是看穿了崔时敏的心思。

    因此,这时候陈安晏却只是淡淡说道:“既然都一样,位面夜长梦多,还是请戚大人现在就将奏折写好!”

    这时候,一旁的戚从瑞却是有些糊涂了,只见他连忙上前说道:“我不辞官,我为何要辞官?”

    只见他一边说着,一边却是想要将那笔墨纸箱全都堆开。

    其实,对于戚从瑞来说,他有这样的心情也能理解。

    毕竟,入朝为官,且先不说能光耀门楣,光是能从这其中得到的好处也是不言而喻。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