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各有千秋(1 / 6)

加入书签

《侠客传奇》出版社这一次确实走了一步好棋。

同期上映的电影中间,往往存在非常激烈的竞争关系。

它们的票房,就是典型的此消彼长。

因为电影院的银幕数量十一有限的,这部电影排片增加,另一部电影的的排片自然就会变少。

而且随着电影的口碑开始分化,市场会自然选择更精彩、口碑更好的电影增加排片,而表现平平的电影的的排片空间则不断被压缩。

这就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看电影的人数少,导致排片量下降;而不断在下降的排片量,又使电影的曝光度降低,进而导致选择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机制下,许多电影因为遇到了更强的电影,它的票房甚至都达不到它原本该有的高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般情况下,很少有导演会和别人同期上映电影。

除非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绝对的自信,否则就是自寻死路。

而图书出版市场则不同。

两本同期布的作品当中,并不存在太过强烈的、直接的竞争关系。

因为书籍布,只需要在书店上架即可。

书店的书架多得是,不会一本书上架了,就买不到另一本书的情况。

不可否认,一些读者存在经济负担,同时购买两本书会让他们感到压力,从而影响其中一本书的销量。

然而,这毕竟是少数。

在2o12年,2o龙元一册书的定价,真的不算贵了。

大部分读者就算同时买两本书,也没有什么压力。

读者的基本盘依旧很稳。

再者,书籍不像电影,时间过了(下画)就买不到票了,这个月钱不趁手,可以下个月买,反正只要卖得出去,书店就一直会卖。

本质上,销量并不会收到影响,只不过稍稍延后了一部分而已。

再说虬髯客和周硕这两位大师的读者,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他们既喜欢看虬髯客,也看白玉京。

所以,两位大师的作品,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侠客传奇》出版社将两部作品放在同期布,不但没有影响销量,反而因为十足的话题度,和交相辉映的两部作品的精彩故事,使它们的销量远以往。

这从排在书店外的队伍,和付款时人手两本书的普遍情况,就看得出来。

……

对于嗜书如命的读者来说,买到自己喜欢的书,当然是要挑灯夜读,一口气将它看完的。

所以,关于这两本各有千秋的武侠巨着,剧情、人物的讨论,一直到售当天夜里十一二点的时候,才开始在论坛上酵。

凌晨三点,论坛内部依旧热火朝天,标题是带着“爆”

字的帖子不断刷新着页。

《天龙八部》的讨论区内,一条分析段誉人物形象的帖子引了热烈反响:

“段誉这个‘文侠’的形象写得真好,他虽然是一介书生,连半点武功也不会,但他心中的道义准则,却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大侠’要强多了。”

“周硕的笔力越来越强了!”

另一位读者紧接着举例,“‘他将吃过的瓜子壳一片片的放在梁上,那少女却肆无忌惮,顺口往下便吐出。

瓜子壳在众人头顶乱飞,许多人都皱眉避开。

’这一句短短几十字,段誉和钟灵这两个角色一下子就活了过来。”

这个细节引来了更深入的分析:“如果不知道段誉的身份,这就是蛇足,结合段誉镇南王世子的身份来说,这就是神来之笔。”

“说得太对了!

段誉这个细微的动作,恰恰展现了他刻在骨子里的教养。

即便在无人认识的江湖中,他依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