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国破家亡(4 / 13)
nbsp;病急乱投医,此时的老蒋认为上海战区的日军只有7万人,无法分兵,如果集合中国优势兵力,也能快速围歼狭窄地区内的这股日军,蒋就把守备杭州湾北岸10万兵力的张发奎第8集团军也调到淞沪战场加强进攻日本派遣军三个师团。
日本统帅部见主场作战的30万中方军队陡然增加至70个师80万人,担忧淞沪3个师团7万人的日军会吃亏,就又派遣本土日军第101师团、第9师团、第13师团赶赴中国上海支援华中日军,三个新派遣师团于9月底成功登陆上海。
日本统帅部又从中国华北战场抽调日军部队沿海船运,增援上海华中日军。
到10月初,日军在上海地区总兵力人数达到26万,而且都是训练有素的甲等精锐师团。在10月份,双方激战整整三十天,互不后退,挖深壕准备持续僵持对峙,奉陪到底,不决雌雄,誓不罢休。炮击白刃厮杀和飞机轰炸惨不忍睹,尸体堆积成山。赶赴的5万川军全军覆没,湘军也打成光杆司令,国民党中央军主力伤亡惨重。
战斗力较强的桂军第21集团军于1937年10月奔赴淞沪战场,在蕴藻浜战斗中,第21集团军四个师约4万人发起冲锋反攻,但因日方防线平均每17米就配备有一门火炮,且有240毫米榴弹炮和军舰舰炮支援,射程二十公里以内,而桂军的炮弹射程只有日军的四分之一,火炮数量更是只有日军的十分之一,双方根本无法近距离枪战。
桂军单兵素质也不比日军士兵差,但此时双方对抗完全被远距离火炮主宰。
在日军狂轰滥炸下,无法近身肉搏枪战的桂军4个师伤亡惨重,后续2个桂军接防也无济于事,6万精锐桂军被日军大炮轰死近5万,幸存万余桂军在大撤退时退至浙江修整。
尽管华中日军在火炮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上占有很大优势,但中方援军正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赶赴淞沪战场,滇军、黔军、西北军,都在路上急行军,导致中日双方激战至11月初,双方势均力敌,日军在壕沟阵地战中仍未取得决定性胜利,未能占领整个上海,而且付出重大代价。
26万华中日军突然发现杭州湾北岸中国守军兵力空虚,这里是80万淞沪中方主力的侧翼,如果日军分兵登陆,前后夹击,就能包围淞沪地区的中国军队,上海地区的中国主力必败无疑。
天赐良机,稍纵即逝。11月5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利用大雾大潮天气作掩护,秘密迂回在杭州湾的全公亭和金山咀登陆,对淞沪战场的几十万中国军队实现战略包围。
11月6日,华中日军第10集团军的二个师团共5万人占领杭州湾金山,向上海方向推进,力图合围形成铁桶阵,重炮加飞机准备全歼中国主力部队。
前后夹击,全军覆没,危在旦夕。11月8日,蒋被迫放弃上海,下令淞沪地区中国所有军队全线迅速撤退。
在撤退命令下达后,由于中国多数军队的无线电通讯设备匮乏,撤退命令依赖人工传递,多数部队未能及时接收到指令。日军通过空中侦察精准轰炸交通节点,加剧混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