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血战台儿庄(4 / 12)

加入书签

,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矶谷师团如果能快速攻占台儿庄,徐州就唾手可得,再南下与淮河南岸的华中日军,前后夹击淮河北岸的中国第5战区守军,他们就立下头功,南北就贯通。

    李宗仁突然发现矶谷师团求胜立功心切,已经脱离华北日军大部队,孤军深入中国第5战区腹地,如果能隔挡住山东临沂的板垣师团,兵力占优势的第5战区中国军队就能围歼孤军深入的4万人矶谷师团。

    守临沂的是庞炳勋军团。

    庞炳勋已经年过60,一辈子避重就轻,以保存实力著称,与他并肩作战的友军总是胆战心惊,比如张自忠,中原大战时差点因为庞炳勋出卖而丧命。能在军阀时代生存下来,庞炳勋当然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庞炳勋与部下同共甘苦,廉洁爱民,所部是一支子弟兵,有生死与共的风尚。庞炳勋部的士兵在战火中被冲散,被俘,或被收编,一有机会,都潜返归队。因此,庞炳勋实力虽小,拖曳经年,久为中央所歧视,仍能维持于不坠。

    临沂是抵挡住板垣师团会师台儿庄的关键点,李宗仁手头暂时实在无兵可派支援驻守临沂的庞炳勋。

    鉴于庞炳勋昔日以保存实力从不卖力打仗的名声,李宗仁把庞召见到徐州,他推心置腹对庞炳勋说:“论年资,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弟,本不应该指挥你。不过这次抗日,我被编列为司令长官,担任临时职务而已,在公职言公事,在私交而言,我们其实是兄弟战友,不分上下。”

    “今日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一辈子有一个抗日报国的机会,今后能为国家民族而战死沙场,才真正死得其所。你我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死也值得,这样才不愧作一名中国军人,以终其生。”

    李宗仁没有提起临沂的重要性。

    回忆自己戎马一生,也未曾真正为中国前途卖力,多数时是明哲保身,愧疚的庞炳勋感动至极,他答复李宗仁说:“李长官德高望重,我们该当部下,今日国破家亡,匹夫有责,何况是军人。天日在上,万死不辞,请长官放心,这次我们西北军一定同敌人拼到底!挡住板垣师团!”

    李宗仁给庞炳勋补充了武器弹药。

    1938年2月下旬,中日两军在临沂县城发生攻防激烈的战斗。庞军团长率其五个团子弟兵据城死守。

    情况紧急,李宗仁就给庞炳勋派出了援军,他的死对头张自忠第59军。

    丢失北平城的张自忠是李宗仁保下来的,他本是国人皆曰可杀丢失华北的罪人。当年张自忠独自到南京请罪时,李宗仁观察到张自忠在自述时,那种燕赵慷慨悲歌之士的忠荩之忱,溢于言表,打动了李宗仁,李就跟何应钦一起在蒋委员长那里保下了张自忠。

    这时,李宗仁得到了另一部援军,没有人要的第二十二集团军,川军邓锡侯部。川军邓下辖41军(军长孙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