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章 。自我放逐(2 / 3)

加入书签

在一起,就堆成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心里,让人不想去碰,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

游戏就是那个“躲起来”的地方。在游戏里,不用想方案怎么改,不用想怎么跟朋友解释自己的“不想出门”,不用回答妈妈的关心——只要盯着屏幕,跟着队友冲、躲、打,就能把那些烦心事暂时挤出去。可这种“躲”是有代价的,三个小时的游戏结束后,那些烦心事不仅没消失,反而因为我浪费了时间,变得更加棘手了。就像小时候做错了事,躲在衣柜里,以为只要不出来,大人就不会发现,可等出来的时候,不仅要面对大人的批评,还要面对自己因为躲着而错过的晚饭、没看完的动画片。

我想起上周看的一本书里说:“人最容易在两种状态下迷失自己,一种是极度忙碌,忙到没有时间思考;另一种是极度空虚,空到只能用琐事填满时间。”我之前以为自己是前者,总觉得“忙起来就好了”,可现在才发现,有时候“用琐事填满时间”的空虚,比忙碌更可怕——忙碌的时候,至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空虚的时候,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比忙碌一天还要累,因为这种累,是从心里透出来的。

凌晨四点,窗外的天开始泛起一点鱼肚白,远处的高楼轮廓慢慢清晰起来。我伸了个懒腰,肩膀和脖子传来一阵酸痛,提醒着我这三个小时的“自我消耗”。我起身走到阳台,打开窗户,更深的冷风灌进来,带着清晨特有的清新气息,这一次,我没有觉得冷,反而觉得脑子清醒了不少。楼下的早餐店已经亮起了灯,烟囱里冒出淡淡的白烟,飘在清晨的空气里,像一幅温柔的画。

我突然想起高中时的某个清晨,也是这样早起来,坐在书桌前背单词。那时候虽然累,却觉得很踏实,因为知道自己每背一个单词,都是在朝着目标靠近。而现在的我,却在用三个小时的游戏,把自己从目标身边越推越远。这种对比,让我心里有点发慌,也有点愧疚——愧疚的不是玩了三个小时游戏,而是明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却还是放任自己沉溺在没用的事情里。

其实我想要的并不复杂:把手里的文档写完,写出一份让领导满意的方案;好好准备考试,争取能通过;周末和朋友出去爬山,看看秋天的树叶;晚上和妈妈打电话时,能笑着说“我今天过得很充实”。这些都是很小的目标,可就是这些小目标,组成了我想要的生活。而现在的我,却在用“玩游戏”这种方式,把这些小目标一个个往后推,推到“明天”“后天”“以后”,可“以后”到底是哪一天呢?

凌晨四点半,我回到书桌前,关掉了没写完的文档,打开了一个新的文档,标题写着“近期计划”。我在里面写下:“1.每天上午写文档,下午准备考试,晚上留一个小时看书或运动;2.每天玩游戏不超过半小时,把游戏从‘逃避的工具’变成‘放松的方式’;3.周末和朋友去爬山,好好享受户外的空气;4.每天晚上给妈妈打个电话,聊聊当天的生活。”

写完这些,我又在最后加了一句:“如果某天没做到,不要自责,也不要放弃,第二天重新开始就好。”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过来,毕竟这种“用游戏逃避”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但至少现在,我已经意识到了问题,也写下了想要改变的方向,这就像在黑暗里点亮了一盏小灯,虽然光很弱,却能照亮脚下的路。

手机在桌上震动了一下,是朋友发来的消息:“明天早上爬山,记得早点起,我在你家楼下等你。”我笑着回复:“好,一定起得来。”然后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放在书桌的抽屉里。我知道,明天早上可能会起不来,可能会想“再睡十分钟”,但至少现在,我有了想要早起的动力——不是因为“必须要去爬山”,而是因为我想试试,过一种“清醒的生活”,一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的生活。

凌晨五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