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拜别好友文物失窃(2 / 2)

加入书签

样从四面八方涌来,挤在迅设立的警方警戒线前。

穿着丝绸睡衣的富豪、裹着廉价羽绒服的流浪汉、穿着运动背心满头大汗的晨跑者、背着书包一脸茫然的学生……社会各阶层在此刻被同样的震惊熔铸在一起。

“我昨天才带儿子来看过罗塞塔石碑!”

一个男人对着手机几乎是吼叫,“它就在那儿!

那么大一个建筑!

怎么可能没了?!”

“是外星人!

绝对是!”

一个年轻人兴奋地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清楚了!

这就是第一现场!

伦敦召唤!

礼物刷起来,我带你们靠近看那块黑石头!”

“世界末日……这是启示录……”

一位老妇人握着十字架,低声啜泣。

警员们如临大敌,手拉手组成人墙,脸上同样写满了困惑与紧张。

直升机在头顶嗡嗡作响,更添混乱。

格雷斯凭借记者证和熟识的警督,挤到了最前沿。

她看到了那块矗立在空地中央的黑色石碑,它像一枚钉在虚空中的巨大句号。

近距离看,它那种吸收光线的“黑”

更让人不适,上面的符号仿佛在缓缓流动。

“罗素女士,”

警督声音干涩,“我们什么都试过了。

它……它就像个概念,而不是物体。

物理手段无效。”

格雷斯举起相机,快门声淹没在四周的声浪中。

一个举着自拍杆的网红正在大喊:“老铁们看到了吗?这波操作什么水平?关注我,带你直击自然现场!”

这片空地上,恐惧、兴奋、迷茫、投机……所有人类情绪在极限状态下激烈地碰撞、酵。

大英博物馆的消失,像第一块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瞬间引了全球性的“文明蒸”

浪潮。

社交媒体成了这场灾难的实时转播台,恐慌指数呈几何级数飙升。

卢浮宫,巴黎。

游客们原本举着手机等待拍摄《蒙娜丽莎》的微笑,却只拍到空荡荡的墙壁和一块突兀的黑石。

尖叫声、惊呼声在各种语言中爆。

“ouestonalisa?(蒙娜丽莎在哪?)”

一位法国老太太瘫坐在地。

安保人员试图维持秩序,但脸上的茫然暴露了他们内心的崩溃。

一段手机视频迅走红:一个孩子指着空展柜问妈妈:“妈妈,是蒙娜丽莎阿姨自己走掉了吗?”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

人群聚集在原本悬挂《星月夜》的地方,对着那片空白和黑色石碑指指点点。

tiktok上,91hereisvogh话题下充满了各种搞笑和二创视频——有人把《星月夜》p到了火星上,有人模仿梵高的语气说“我受够了地球,回星星上去了”

但笑声背后,是弥漫的不安。

一位艺术系学生在推特上写道:“感觉像是记忆被挖走了一块。

没有《星月夜》的oa,还是oa吗?”

全球各地的博物馆、私人藏馆……失窃报告如雪片般飞来。

开罗博物馆丢了图坦卡蒙金棺,尽管官方极力否认,但网友对比图早已满天飞。

北京故宫博物院据传有秘藏书画消失(引国内网友“还是我们安保牛逼,只丢了几件”

的复杂调侃与自豪),连一些极度隐秘的、传说中收藏着“不该存在之物”

的私人俱乐部,也传出了主人离奇“被清空”

的消息。

模式高度一致:目标精准,只取文物,不留痕迹,唯余黑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