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时光荏苒李村日常(1 / 2)

加入书签

赵世玉闻言一怔,忍不住压低声音:“你的鸣器空间究竟有多大?”

刘长安抬眼望向窗外,语气平淡道:“把李家村所有房子拆解整齐,放进去仍有余地。”

“牛掰……”

赵世玉倒吸一口凉气,深深看了他一眼,“此事我不会再问。

但你要明白,若真带着这些东西回去,必然会引起上面的注意。”

“我晓得。”

刘长安将册子合上递还,目光清明,“怀璧其罪啊,我想要得到庇护,但不能失去自由。

这其中的分寸,确实要仔细把握。”

暮色渐沉,最后一缕光掠过那些即将跨越时空的文物,在刘长安眼中映出复杂的光影。

……

七月初三,天刚蒙蒙亮,李家村已经醒来了。

"

仙君早!

"

正在井边打水的妇人看见刘长安走过,连忙躬身行礼。

刘长安微笑着点头,往村口的打谷场走去。

打谷场上,三十个青壮年正在孙德胜的指挥下操练。

他们手中的兵器已经换成了真正的长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

“腰要稳!

刀要快!”

孙德胜的声音洪亮有力,“记住,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场边,几个孩童有模有样地模仿着大人的动作。

其中一个约莫七八岁的男孩特别认真,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

“那是李寡妇家的铁蛋。”

赵世玉不知何时来到刘长安身边,“他爹上次剿匪时没了,这孩子现在练得最刻苦。”

刘长安轻轻叹了口气。

……

寺庙后院里,纺车声此起彼伏。

二十多个姑娘正在忙碌着,最前头的小草已经能熟练地操作纺车,雪白的棉线在她手中绵绵不绝。

“手腕要柔,力道要匀。”

刘长安走到一个新手身边,轻轻纠正她的动作。

那姑娘顿时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说:“谢、谢谢仙君指点。”

自从刘长安展现出"

仙术"

后,村民们对他既敬且畏。

但在纺织坊里,他总是耐心十足,渐渐地,姑娘们也敢跟他说话了。

“仙君,”

小草抬起头,“您看这样行了吗?”

刘长安检查了她纺的线,点点头:“很好,比昨天又有进步。”

小草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这个曾经怯懦的姑娘,如今已是纺织坊的顶梁柱。

……

日头升高,田埂上热浪滚滚。

孙有才卷着裤腿,正在指导村民给玉米地除草。

“要连根拔起!”

他示范着动作,“特别是这种茅草,留一点根明天又长出来了!”

一个老农感慨道:“仙君连种地都这么在行,真是神仙下凡啊!”

孙有才抹了把汗,笑道:“张大爷,神仙也要吃饭不是?”

众人都笑起来。

这时,一个年轻人急匆匆跑来:“孙仙君,东村的人来了,说要跟咱们学种玉米!”

“让他们稍等,我这就去。”

孙有才拍拍手上的泥,对村民们说,“你们继续,我晌午回来检查。”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周边的村子听说李家村有"

仙君"

指点,纷纷前来取经。

孙有才来者不拒,总是倾囊相授。

"

多一个人学会,就少一个人饿死。

"

他常这么说。

……

议事堂里,赵世玉正在与一位古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