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商讨开课僧人来助(1 / 2)
孙有才蹲在刘长安身旁,手里捧着半碗鸡汤,热气氤氲间,他盯着汤面上漂浮的油花出神。
“你说……”
他突然开口,声音压得很低,“我们迟早要走的。
我在想能不能给那个姑娘留点什么,让她们以后至少不挨饿。”
刘长安搅动汤锅的木勺顿了顿:“你说那个给你在地牢送饭的小姑娘?”
孙有才点点头,喉结滚动了一下:“她教会我什么是活着。”
铁锅下的柴火噼啪作响,火光映在两人脸上。
刘长安沉默了一会儿,声音沉了下来:“金银保不住她们。
多了招祸,少了被抢”
他抬头望向远处排队领粥的瘦小身影,“从清末到建国,还有四五十年战乱……你知道在建国前,中原大地最长久的太平年景有多久吗?”
孙有才摇头。
“唐朝,四十三年。”
刘长安用木柴在泥地上划了道线,“然后就是安史之乱。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从来没过上几十年安稳日子。”
孙有才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碗沿:“那你的意思是”
“给她们找个桃花源。”
刘长安指向西南方向,“云贵山区,或者西藏、新疆的牧区。
学门手艺——纺羊毛、织毯子,总能换口饭吃。”
“可她们太小了”
孙有才望着那个正小心翼翼舔碗底的小姑娘,“现在又逢大旱,路上”
“再过几年……”
刘长安打断他,声音很轻却字字沉重,“等她们在这里生了根,有了牵挂,就再也走不掉了。”
他转头直视孙有才的眼睛,“乱世里没有万全之策,只有不那么坏的选择。”
孙有才久久不语。
远处传来小姑娘们压抑的啜泣声,混在柴火的噼啪声里。
他仰头喝尽碗底已经凉了的鸡汤,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
“是啊”
他最终说道,这三个字重得像是从胸腔里挤出来的。
夏风吹过,带走了话音,却带不走泥地上那道深深的划痕。
……
赵世玉踏着青石板走来,身后跟着几个小沙弥,正端着食盒给那些官吏送饭。
“谈得如何?”
刘长安搅动着锅里的鸡汤,头也不抬地问道。
“大致敲定了。”
赵世玉在石阶上坐下,掸了掸衣袖上的尘土,“现在卡在几个细节上。”
他掰着手指细数,“怎么把九龙寨拉来背黑锅,怎么灭了他们还能找到替罪羊,怎么把手上的货快铺开”
说到这儿,他冷笑一声,“那些官老爷说要走关系送礼,最快也要三天才能见效。”
刘长安手中的木勺在锅沿敲了两下:“比预计的快些”
他抬头看了眼天色,“但我们等不起。
地契、良田、抢种这些事就交给你了,我下午开始给村民上课。”
“正好。”
赵世玉站起身,整了整衣襟,“我也该去见见主持。”
他望向远处正在喝汤的姑娘们,声音沉了几分,“把这些姑娘的去处定下来,顺便把玉陀寺改成学堂。”
刘长安舀起一勺鸡汤,吹了吹热气:“嗯,最好明天就开课。”
烈日当空,孙有才抹了把额头上滚落的汗珠,粗布衣袖都被浸透了大半。
他捧着热气腾腾的鸡汤碗,忍不住扯了扯领口:"
这鬼天气……老刘,你到底打算教她们什么?"
刘长安蹲在灶台边,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着教学计划:“她们不是修行者,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半个月想让她们识字读书根本来不及。”
他抬头看了眼远处三三两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