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你让朕下罪己诏?(2 / 3)
【高祖开国那会儿真是赶上了好时候,但凡他多活几年,就能见识一番小冰河期全天下灾异频发,儒家的另一副嘴脸了。】
【总之,高祖跟儒家白月光,高祖眼中的儒家不仅承认了自已的正统,还给枯竭的靖初朝堂传输了很多人才;而儒家眼中的高祖,不仅让他们凌驾于百家之上,还给了他们尽情施展才华的平台。】
【以至于第二任老板庆帝上位,他们对比先前的待遇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因为首先儒家跟庆帝就因为皇位继承的正统性产生了分歧。】
【儒家主张的是传贤,尽管为了适应封建社会逐渐演变成了支持嫡长子继承制。】
【但庆帝他妥妥的两不沾啊!】
【庆帝讲究仁义礼法吗?很显然武德充沛的皇帝陛下根本称不上贤。】
【那庆帝是嫡长子吗?很显然也不是,他非嫡非长,还一点儿都不兄友弟恭,宰了几个兄弟才登上帝位,这种得位不正的皇帝自然是不被儒家认可的。】
【但他们若想维持着儒家独尊的地位,也只能捏着鼻子侍奉这位不称心如意的君主。】
【儒家学子们觉得自已放低了姿态要求,却没想到庆帝根本不接茬,他甚至不仅不想用儒家的人,还想将这群逼逼赖赖他得位不正的事儿,反复劝谏他要仁德爱民的刺头丢出朝堂。】
【只有君王贤明了,老天爷才不会降下灾异。】
【没想到儒家学士们这头刚刚劝谏完,西南靖朝祖地就地动了。】
【这下儒生们全炸锅了,他们就觉得庆帝将兄弟们血洗甚至连子嗣都没放过的行径,太过狠辣。】
【这下子皇帝陛下的祖地地龙翻身,明显是天道站在他们这边,认同他们的看法啊!所以齐齐要求陛下减免西南地界税赋,并且下罪已书。】
【庆帝是什么人?他先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打下大半靖朝疆土的名将,才做的皇帝。自然不信儒家天命天罚那套,减免受灾地的税赋他自然是愿意的,但下罪已书???】
【儒家这群书呆子想屁吃!】
【他果断拒绝了这个提议,并且赏了那位儒生二十个板子。】
【但庆帝鲁莽的举动,却没能压住儒家不断扩大的势头。因为儒家流传下来的先贤典籍,确实有一定的道理,流传度比其他流派更广。】
【他们还建立私塾广招门徒,想要将孩子送去读书的商贾富户自然会选择在朝堂声望更高的儒家。】
【这导致庆帝想要将儒生撸下去,放些其他学派的读书人上来,会木然发现百家的人呢?!怎么放眼望去,士人半数是儒生?如果去除跟儒生有师生血缘关系的文官,能留下两成都是往多里估了。】
【所以庆帝想削弱儒家根本无从下手,双方只能处于僵持状态,谁也占不到上风。】
【但对于至高无上最伟大的皇帝陛下来说,居然有学派无视他的意愿,在朝堂上笼络如此多的重臣!】
【那百年后这靖朝会成为谁家天下?他连想都不敢想啊!】
【但儒家出了个聪明人,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皇帝对儒家的排斥警惕,恰巧他还在儒家学派里还有一定的地位。】
【在他的带领下,儒家对庆帝的态度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原来的爱理不理,到帮助皇帝陛下解决各种文治上面的大小问题,修订史书,大搞正统的礼法。】
【所以,庆帝在继位前后,才会对儒家呈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不是因为他喜欢变脸,而是儒家从茅坑里的臭石头,变成想他所想急他所急他的贴心小宝贝了。】
【后面三皇子学儒家典籍,还拜了大儒做老师,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