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这是高级艺术!(13)(2 / 3)

加入书签

田力力作为五代的班长,要说不感动是不可能啊!

祭奠历史的同时,又走出了仇恨。

“川啊,你拍的好。”

首映礼结束,田力力拍着陆钏的肩膀,语气满是自豪:“这电影,绝了!听说还要在本子同步上映,好啊!这部戏就要走向国际,展现我们中国人反对战争的态度!”

田力力拉来本子那边的影视公司代表,帮陆钏做介绍。

沈善登离开前,见到这一幕,心中一动。

田力力的《蓝风筝》就是日方投拍的,早年,先是有个本子公司找田力力拍戏。

田力力便请莫演和李依然帮他写了有关黄河的剧本。

原因是他认为,黄河这条“母亲河”既造福也造灾,但“母亲”再丑也是“母亲”。

说白了,“尼罗河的洪泛区”属于馈赠,而黄河的周期性泛滥被视为王朝更替的诅咒,就是这个调调。

想哈气的心难以抑制。

后来这个没拍成,日方又问他还有什么想拍的,然后就拍了《蓝风筝》。

之后电影在特殊时期送奖,也是通过本子公司。

不只是田力力,五代里不少都是如此,在改开之初,本子和西方都有意识的引导布局。

像陈凯各的《荆轲刺秦王》不是取材中国故事,而是本子小说改编的,《无极》也是有本子投资,服化道也是一股子倭味。

包括老谋子的电影,半湖绿也有味道,四字表演就是日式的。

“任重道远啊。”

沈善登想要改造底层逻辑,不要以欧洲三大、奥斯卡为尊,何其难矣!

以西方为尊都是好的,还有以本子为尊呢。

文艺圈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人,非要认爹不可。

就说电影,要说找源头,有延安派还有上海派,但就是要找外面的。

归根结底,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先进这个套链。

电影首映之后,陆钏则是大受鼓舞。

2月16日《南京!南京!》在南京也举行了一场首映礼。

陆钏毕业于南京的学校,与这座城市感情深厚。

南京的首映礼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参与,现场氛围同样庄重感人。

只是电影放映后,观众很是困惑、不满乃至愤怒。

灯光亮起,观众们面面相觑。

提问环节,一个男生语气尽可能不那么激动道:“陆导,我想问关于角川这个角色的结局!他参与了南京城的暴行,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为什么最后可以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反而能拿起象征记录与文明的摄影机轻飘飘的离开这难道不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吗”

陆钏耐心做了解释:“电影展现了日军残暴,我们不是为了揭开伤疤而揭开伤疤。”

对于质疑,他不是很在意,认为观众有点没看懂。

但很明显没法让人认可,一位幸存者的后人接过话筒:“影片确实展现了日军的残暴,但在角川这个核心日军角色上,你赋予了他过于完整的‘人性’和‘救赎路径’。这让我感到非常不适。”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警示后人,不是为了替施暴者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个处理我无法接受,我相信很多观众也无法接受!”

陆钏感觉有点不对了,但还是道:“让他活着,比让他死了更让人难受!”

后排一个声音喊道:“这是虚伪!”

现场顿时有些失控,质疑声,批评声此起彼伏。

好在主持人及时控场,才没让局面继续失控下去。

首映结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