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电影的力量(34)(2 / 3)
像连珠炮似的砸过来。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来自某南方系媒体的记者,尤其尖锐。
紧紧追着“亿万富翁”和“捐款”这两个词不放。
他期待沈善登像《督公》宣传期那样,会给出一些惊人之语。
沈善登只是面无表情。
在剧组成员和院线接机人员组成的人墙护卫下,对所有的追问充耳不闻,迅速钻进了等候的黑色保姆车里。
“嘭!”
车门关上。
范氷氷松了口气,拍了拍胸口,心有余悸说:“刚才那个记者好讨厌,分明就是想逼捐,给你挖坑。”
“这个问题会不会很麻烦现在网上好像已经有点风声了。”
逼捐
典型的安卓思维。
这些记者距离苹果有差距。
沈善登靠在舒适的座椅上,闭目养神道:“我的钱,干干净净,依法纳税,每一分都是观众用电影票投出来的。”
“除了那些唯恐天下不乱、见不得人好的,正常脑子的人,谁会莫名其妙仇我这个富”
与此同时。
bj。
查尔佩里克的办公室。
助理史密斯汇报道:“我们尝试通过几个渠道,带沈善登的节奏,但沈善登方面没有任何回应,完全不予理睬。”
“只是在博客等互联网有影响力,民间讨论度也有,但并未形成大规模质疑。相反,很多网民认为凭本事赚钱无可厚非。”
“法克!”查尔佩里克低声骂了一句。
他拿起桌上的一份整理好的文件,上面赫然是《人在囧途》的票房捷报。
报道详细罗列了那串令人瞠目的数字。
首日2000万,首周1.25亿,次周在工作日依然保持千万级别,周末甚至逆势上涨至3500万,总票房正高速逼近三亿大关。
这些数字像针一样,中国电影市场的爆发力,让他不安。
更让他感到不适的,是这部电影所传递的隐含信息。
沈善登巧妙将故事背景嵌入到08年初的特大雪灾之中。
灾难之下,影片最终指向了欢乐与希望。
雪灾之后,又恰好有更大的灾祸降临。
如今电影上映,正值奥运前夕,《囧途》将一场集体的苦难记忆,通过喜剧的形式进行了转化和升华,变成了一种凝聚人心的共情力量。
不是消费灾难,而是传递希望,不是逃避现实,而是拥抱生活。
查尔佩里克喃喃自语,烦躁道:“这就是电影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塑造叙事,影响社会舆论。”
这也是他们在各种谈判中,将电影和金融、银行能领域并列的原因。
电影,不只是市场那么简单。
可以说航母做不到的事,《泰坦尼克号》能够做到。
《囧途》票房的成绩,对于他的工作极为不利。
他们的媒体长期以来惯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有意无意地在传播中将“中国”这个概念进行切割和分化。
常常将其表述为“大陆”、“香港”、“台湾”三个部分。
通过这种话语策略,在传播学意义上削弱了中国形象。
将一个庞大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影响力,简化甚至矮化。
仿佛只是一个普通的区域性国家,而非文明型国家。
更不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每个省份都相当,甚至重要省份,相当于小半个欧洲的国度。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解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叙事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