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三 山重水复(九)(2 / 4)

加入书签

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不是同你这‘路重逢’有那么点异曲同工的味道?”

    夏琰笑:“这可真是有几分不谋而合。你这位朋友,想必亦是于人生起伏之中有了顿悟之喜,才得出这般好句。我却比不上了。”

    “说是年节时候,兴之所至作的。”邵宣也却叹了一口:“你道他是谁?”便将内页翻出来与他看,一面道,“他去年被罢归家中,京里一直少人敢提,恐怕也是怕连累了我,信封上都不曾具名。”

    夏琰已经看到信末所署。“是‘绍兴六士’之首的陆务观先生?”他不免惊讶,“原来邵大人竟与他交好。”

    “也是偶巧——前些年认识,算有眼缘,否则,我一介武夫,寻常也不能入文人之眼。”邵宣也笑道,“那时他力主北伐,我是中原人,自然亦怀北归之愿,暗中与过一些声援。可惜了,北伐未成,他反因之引黜,郁郁回乡。却也没想到他一直记得我——外头物是人非,他却是个奇人。”

    “该说,你是个奇人。旁人都避他不及,恐受连累,你却还与他依旧交好。”夏琰道。

    “却也不是。其实京里没打算再深究他什么,‘绍兴六士’这事出来,也将他算在首位,足见他声望仍在。”邵宣也道:“不说那些。既然他这两句同你‘不谋而合’,我看我倒不如从中也起出个小名来。譬如叫作,‘花明’,‘一村’,都是好寓意。”

    一旁邵夫人道:“‘花明’‘一村’虽寓意是好,但旁人没听过这诗句,可不知是何含义。我有个主意,这会儿春盛,不如取个谐音,将‘一村’改作‘遇春’,岂不与‘重逢’也可将呼应?”

    便又问依依:“你说好么?”

    依依只是轻轻点头:“都好。”无论是“路重逢”还是“邵遇春”,她想她的这个孩子,已经拥有世间无可比拟的祝福了。

    夏琰又留了片刻,确信依依和孩子都没有大碍,邵宣也一家能周全照顾上,才告辞别去。这一番紧张周折实在耗时颇久,原本以为只是来看依依一看,这一下却过去了足足三个时辰,已是下午了。

    即使刺刺有单一衡作陪应不至于太过无聊,只怕也要等得心急。他便也顾不上了别的事,借了邵宣也赶回家来的马匹,纵了四蹄先疾奔了回去。

    刺刺倒也没有太心急,只是确实觉得有点太久了,单一衡就更不必说——如果不是有那卷决计没有人敢伪造的诏书镇在案头,他只怕不会有半分相信夏琰还能言而有信地将他姐姐放在心上。中午那会儿,府邸里又进来了一些人,听说是内侍省请示之后,让安排添入这府里的人手——人数大致还是与朱雀在时相当,总不能显得轻视了。夏琰不在,那小厮兄妹两个原本人微言轻,这会儿倒成了值得巴结的人物,但毕竟不敢便真高人一等,便先把人都留在院子里,不曾安排,只有几个会来事的跟进去,悄摸摸帮了做饭收拾。那小姑娘担心有人不知情冲撞到了刺刺,便只好守在她门外,看起来倒好像怕他们逃走似的。刺刺便也没出屋门,于是这一下午确实是有点百无聊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拦阻单一衡翻动这屋里物事上了。

    夏琰回来时见此地多了不少人自也有些意外,不过看穿着装束,大概能猜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